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二课时《雷雨前》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8:16: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题:《雷雨前》

课型:主读课文

上课时间:2012.12.31—2013.01.04

姓名:

单位:姜屯中学

联系电话: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读课文):《雷雨前》共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请写出阅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词并注音。 2、了解作者、作品。

3、体味作者对天气热、闷的妥帖表达,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4、提出自己的疑惑,以备课堂解决。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体味作者对天气热、闷的妥帖表达,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渴望革命风暴涤荡一切旧势力的火热激情。 评价任务: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体味作者对天气热、闷的妥帖表达,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几幅雷雨前的画面,让学生试着口头描述一下(3人左右)。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都表达出了雷雨前浓云密布、闷热等特点,非常好。那么,大作家茅盾又会如何来写雷雨前的情景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雷雨前》(板书课题、作者)。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茅盾。

二、走近作者:(多媒体出示)

茅盾(1896-1981),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 腐蚀》,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残冬》,《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三、展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体味作者对天气热、闷的妥帖表达,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渴望革命风暴涤荡一切旧势力的火热激情。 四、 初读课文,谈感受:

(多媒体出示)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谈谈读后的感受(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有的同学说如临其境,也感受到了雷雨前的压抑、闷热,那么文中是如何写出这种闷热的?请同学们快速地在文中找一找(并引导点拨,体味其表达的妥帖)。可见,作者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修辞写出了雷雨前的压抑、闷热的天气状况。那么,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难道真的像我们看到的一样仅仅是在描写雷雨前的感受吗?透过文字的表象,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作者写作的深意呢?请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多媒体出示),以组为单位:

五、研读课文,悟深意

(多媒体出示)我认为“ ”,它有言外之意,是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并找五人左右回答)

教师小结:像这种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表象手法,就叫象征。同学们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景物具有象征意义,并说说分别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一一明确)作者到底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 六、再读课文,明主旨(多媒体出示) (找学生回答)

那么,文中什么地方最能表现他这种情感?(学生很容易找出最后四段)我们来齐读一下这几个段落,用心体会作者的这种情感(齐读)。 读着读着,我忽然想起了以前我们学过的与本文有相似之处的一篇课文,题目是(学生回答:《海燕》)下面,让我们: 七、类读课文,找相似

(多媒体出示)本文与高尔基的《海燕》有什么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二者最相似之处是在(学生回答:结尾),特别是最后一二句,可谓是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我们来齐读一下:《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雷雨前》:“轰隆隆,轰隆隆,再急些!再响些吧!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喊出了人们的心声,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八、总结:

本文用词妥帖,寓意深刻,是篇不可多得的散文,很值得我们欣赏品味。现在请大家把你认为精彩的或你最喜欢的语句再读一读,力争把它背下来。 教后反思:

搜索更多关于: 第二课时《雷雨前》 的文档
第二课时《雷雨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kupg0sl4e9pg7z7h9u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