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
1. 化学势是广度性质的量。 ( × ) 2. 理想稀溶液中的溶剂遵从亨利定律,溶质遵从拉乌尔定律。 ( × ) 3.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稀溶液的渗透压仅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有关而与溶质的性质无关,因此,同为0.01 mol/kg的葡萄糖水溶液与食盐水溶液的渗透压相同。 ( × ) 4. 只有广度性质才有偏摩尔量。 ( √ ) 5. 理想混合气体中任意组分B的逸度就等于其分压力pB . ( √ ) 6. 因为溶入了溶质,故溶液的凝固点一定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 ( × ) 7. 溶剂中溶入挥发性溶质,肯定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升高。 ( × ) 8. 如同理想气体一样,理想掖态混合物中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 × ) 9. 一定温度下,微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其平衡气相分压成正比。 ( √ ) 10. 任何一个偏摩尔量均是温度、压力和组成的函数。 ( √ ) 11. 偏摩尔量都是状态函数。 ( √ ) 12. 用化学势作为判据,可以解决相变化及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 √ ) 13. 偏摩尔体积的物理意义可表示为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往体系中加入1mol物质之所引起体系体积的改变值。 ( × ) 14. 系统达到平衡时,偏摩尔量为一个确定的值。 ( × ) 15. 对于纯组分,化学势等于其吉布斯函数。 ( × ) 16. 在同一稀溶液中组分B的浓度可用xB、mB、cB表示,因而标准态的选择是不相同的,所以相应的化学势也不同。 ( × ) 17. 水溶液的蒸气压一定小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 ( × ) 18. 将少量挥发性液体加入溶剂中形成稀溶液,则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相同压力下纯溶剂剂的沸点。溶液的凝固点也一定低于相同压力下纯溶剂的凝固点。
( × )
19. 纯物质的熔点一定随压力升高而增加,蒸气压一定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沸点一定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 × ) 20. 理想稀溶液中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只有非常小的作用力,以至可以忽略不计。 ( × )
21. 当温度一定时,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越大,溶剂的液相组成也越大。( × ) 22. 在一定的温度和同一溶剂中,某气体的亨利系数越大,则此气体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也越大。 ( × ) 23. 在298K时0.01 mol·kg-1的蔗糖水溶液的渗透压与0.01 mol·kg-1的食盐水的渗透压相同。 ( × ) 24. 物质B在α相和β相之间进行宏观转移的方向总是从浓度高的相迁至浓度低的相。 ( × ) 25. 在相平衡系统中,当物质B在其中一相达到饱和时,则其在所有相中都达到饱和。 ( √ ) 26.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即适合于理想溶液,也适合于稀溶液。 ( × ) 27. 若A、B二组分混合物中A为易挥发组分,则xA(g)>xA(l)。 ( × ) 28. 若溶液中溶质服从亨利定律,则溶剂必服从拉乌尔定律。 ( √ ) 29. 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个组分的化学势之和。 ( × ) 30. 在同一溶液中,若标准态规定不同,则其相应的相对活度也就不同。( √ ) 31. 在相同温度下,浓度都是0.01 mol kg-1的食糖和食盐水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 × )
32. 稀溶液的沸点一定比纯溶剂高。 ( × ) 33. 在KCl重结晶过程中,析出的KCl(s)的化学势大于母液中的KCl的化学势。
( × )
34. 自然界中,风总是从化学势高的地域吹向化学势低的地域。 ( √ ) 35. 自然界中,水总是从化学势高的高地流向化学势低的低地。 ( × ) 36. 在相平衡体系中,组分i在其中一相的饱和蒸气压为p,则其在所有相中的饱和蒸气压都是p。 ( √ )
化学平衡
一、选择题:
1. 加催化剂使化学反应的下列物理量中哪些不改变 ( ) A. 反应热 B. 平衡常数 C. 速率常数 2. 影响理想气体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K
的因素有 ( )
A. 压力 B. 温度 C. 催化剂
3. 设反应 A(s) = D(g) + G(g) 的?rGm (J·mol-1) = -4500 + 11(T/K),要防止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 ) (A) 高于409 K (B) 低于136 K (C) 高于136 K而低于409 K (D) 低409 K 4.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 + S(s) = H2S(g) ① K1 ;
S(s) + O2(g) = SO2(g) ② K2 。则反应 H2(g) + SO2(g) = O2(g) + H2S(g) 的平衡常数为 ( ) (A) K1 + K2 (B) K1 - K2 (C) K1·K2 (D) K1/K2
5.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标准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B) 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C) 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D) 化学平衡发生新的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
6. 若反应气体都是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常数之间有Ka=Kp=Kx的反应是 ( ) (1) 2HI(g) = H2(g) + I2(g) (2) N2O4(g) = 2NO2(g)
(3) CO(g) + H2O(g) = CO2(g) + H2(g) (4) C(s) + CO2(g) = 2CO(g)。
(A) (1)(2) (B) (1)(3) (C) (3)(4) (D) (2)(4)
7. 放热反应2NO(g) + O2(g) = 2NO2(g) 达平衡后,若分别采取① 增加压力;②减少NO2的分压;③增加O2分压;④升高温度;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8. 已知298 K时理想气体反应N2O4(g) →2NO2(g)的Kθ为0.1132。今在同温度且N2O4 (g) 及2 NO2 (g)的分压都为101.325kPa的条件下,反应将 ( ) (A) 向生成NO2的方向进行 (B) 正好达到平衡
(C) 难以判断其进行方向 (D) 向生成N2O4的方向进行
9. 反应N2(g)+3H2(g)=2NH3(g) 可视为理想气体间反应,在反应达平衡后,若维持体系温度与压力不变,而与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则 ( ) (A) KP不变,平衡时的N2和H2的量将增强,而NH3的量减少 (B) KP不变,平衡时的N2、H2、NH3的量均不变
(C) KP不变,平衡时的N2和H2的量将减少,而NH3的量增加 (D) KP增加,平衡时的N2和H2的量将减少,而NH3的量增加
10. 某化学反应的△rHmθ(298 K) <0, △rSmθ(298 K)>0, △rCp,mθ(298 K)=0,则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是 ( ) (A) Kθ>1,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Kθ>1,且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C) Kθ<1,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Kθ<1,且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Q=5 kJ mol-1时,11. 在等温等压下,当反应的DrGm该反应能否进行? ( )
(A) 能正向自发进行 (B) 能逆向自发进行 (C) 不能判断 (D) 不能进行
12. 在T=300 K,反应A(g)+2B(g)=D(g) 的K0=1。在一抽成真空的容器中,通入A, B,及D三种理想气体,在300 K时,pA= pB=pD=100 kPa, 在此条件下,反应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