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及相关习题 - 知识点整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3:09: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前提条件:“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改变温度或溶剂的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重点】

饱和溶液

注:(1)因为大多数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上面这个转换关系对大多数实用。但熟石灰[Ca(OH)2]例外, Ca(OH)2 的溶解量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加水或降温。

(2)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但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3、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③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4、结晶方法

(1)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写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对于析出的溶质来说是饱和溶液。 (2)结晶方法:

不饱和溶液

① 蒸发溶剂结晶:溶解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大致过程如下 食盐→氯化钠 海水→储水池→蒸发池→结晶池 母液→化工产品

②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固体物质。如从KNO3 饱和溶液中得到KNO3晶体,就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5、固体的溶解度【重点】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注意:概念中的四个条件,① 一定温度;② 标准:100g溶剂;③ 状态:达到饱和;④ 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用NaCl的例子还说明。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①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②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③ 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 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重点】 例: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物质,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因为A物质的溶解度很受温度的印象)

(6)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7)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6、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 气体的性质; ②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分析题

1. (10内江2)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其含义是在20℃时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2,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但却只有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g水中溶解9.7g碳酸氢钠即可达到饱和 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2. 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溶解0

⑴ t2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A>B>C 。 度g 00

⑵ 将t2C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C时,析出溶质 40 最多的是 A ,无溶质析出的是 C 。

A B C 0 t1 20 t2 温度/℃ ⑶ 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0 g。

3.(10日照)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

度是____℃;要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应类似于____(填“甲”、“乙”)曲线。 50 g 25 降低 乙

4.(2010辽宁鞍山)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 (1)当温度为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 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 (填 “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

(1)40 (2)加热蒸发 (3)A

5.(2010甘肃兰州)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b 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

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

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 是 ,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

(1)< (2)a (3)B A 5.(10河南)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 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 20℃时可析出晶体 g

(1)40 (2)不饱和 10

6.(10宜昌)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及相关习题 - 知识点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kyen4thzb44s0w0dy3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