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克思关于英殖民印度问题的评析
作者:崔冬
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4期
摘 要:印度是一个古老的大国,不列颠的入侵揭下了这个神秘国家的面纱。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中评价了不列颠入侵的行为,提出双重使命观,从人道主义和历史主义两个方面揭示了不列颠对印度的影响。 关键词:印度;不列颠;殖民主义;社会革命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043-02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它的民族混杂、文化纷呈、语言复杂、宗教众多、地域广阔,而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马克思却说印度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一个的征服者的历史,可见印度在历史上的自身发展和被殖民入侵的经历折射出多少复杂与无奈。在关于不列颠入侵印度的问题上,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 一、马克思描述的印度社会状态
(一)散居于全国各地,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家庭结合聚居起来的农村公社,形成了一种印度特殊且基础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指出“在印度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方面,印度人民也像所有东方各国的人民一样,把他们的农业和商业所凭借的主要条件即大规模公共工程交给中央政府去管,另一方面他们又散处于全国各地,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家庭结合而聚居在各个很小的地点。由于这两种情况,从远古的时候起,在印度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即所谓村社制度,这种制度使每一个这样的小单位都成为独立的组织,过着闭关自守的生活。”[1]147正是这种特殊的闭关自守的村社制度,使各个地域的人们缺少联系和交流,在简单的管理模式下自给自足的生活,由此国家动荡、君主变换对他们也就没有实质影响。这为印度所遭受的连番被征服的命运埋下伏笔。
(二)人工灌溉是东方农业的基础,水利属于公共工程部门,由政府管理干涉
根据印度的气候、土地条件,要在广袤的沙漠地带发展农业,先要用水利实行人工灌溉改善土地状况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对水的利用在高度发展的西方能够形成自愿联合,而文化水平低、幅员辽阔的印度,只有通过中央集权的政府干预,才能使农业更好地发展起来。假如政府不执行这样一种职能,忽略灌溉或排水,将会导致饥荒、内战、政变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灾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