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西班牙语 B.英语 C.葡萄牙语 D.法语 28.伊斯兰教、佛教和__________ 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A.天主教 B.基督教 C.道教 D.印度教
29.以下不属于中国四大盆地的是__________ 。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吐鲁番盆地 D.四川盆地 30.中国画的特点在于__________ 。
A.明暗对比强烈 B.追求形似 C.以写意为主 D.以写生为主 31.以下不属于贝多芬作品的是__________ 。
A.《英雄》 B.《命运》 C.《第九交响曲》 D.《军队》 32.《兰亭集序》是著名书法家__________ 的作品
A.王献之 B.王羲之 C.柳公权 D.颜真卿 33.“临川四梦”是指 汤显祖的__________ 。
A、《牡丹亭》、《西厢记》、《紫钗记》、《南柯记》 B、《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C、《紫钗记》、《白兔记》、《南柯记》、《邯郸记》 D、《牡丹亭》、《拜月亭》、《荆钗记》、《南柯记》
34.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__________ 。 A.九华山 B.青城山 C.庐山 D.泰山 35.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对目的语文化适应过程的__________ 。
A.观光期 B.挫折期 C.逐渐适应期 D.完全复原期
贰 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共30分)
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从学科归属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是___应用____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迁移对语言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学习者利用母语知识去类推第二语言而出现偏误,叫做 语言 _______迁移。
3.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叫___目的与________。
4.人类大脑中,掌管语言的区域主要分布在 左 半球。
5.以听说法为代表的教学法,其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 刺激-反应 理论。 6.语法—翻译法是属于 认知 派的教学法。
7.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叫 中介语 。 8.“汉语水平考试”的字母缩写是 HSK 。
9.第二语言学习者采取的策略包括交际策略、生成策略和 学习 策略。 10.根据测试内容和目的的不同,语言测试分为成绩测试和 水平 测试。
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自然环境中,通过与周围人的交际来获得语言,这种方式叫习得。错 2.第二语言就是在学会母语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错(获得)
第 5 页 共 7 页
3.对外汉语语法属于理论语法。错
4.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智力、认知方式、情感等。对 5.对语法敏感性的测试属于诊断测试。 错(学能) 6.直接法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对
7.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和文化的教学。 错 8.科德(Corder)曾详细描写了偏误分析的五个具体步骤。 对
9.儿童习得母语与成人习得第二语言在动机、环境、方式、过程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 对
10.母语是造成第二语言学习中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
六、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提出“普遍语法假说”的著名语言学家是( )。 。 A.Cook B.Selinker C.Chomsky D.Greenberg 2.下列教学法中,只有( )属于改革派的教学法。
A.启示法 B.功能法 C.咨询法 D.全身反应法
3.英语的辅音s和汉语的辅音s一样,这种情况在对比等级中属于( ) 。 A.一级 B.二级 C.四级 D.六级 4.以下四个特征中,不属于中介语的是( )。拿不准
A.可塑性 B.动态性 C.系统性 D.互动性 5.以下不属于第二语言交际策略的是( ) 。
A.计划策略 B.缩减策略 C.补偿策略 D.回忆策略 6.下列课型中,( ) 属于综合课。
A.听力课 B.精读课 C.口语课 D.写作课
7.第二语言教学中通常所谓的“听说读写”指的是四种 。 A.语言知识 B.语言技能 C.语言变体 D.语言表现 8.“对比分析假说”的语言学基础是( )语言学。
A.历史比较 B.转换生成 C.结构主义 D.功能主义 9.语言测试中的“信度”是指( ) 。
A.针对性 B.可靠性 C.有效性 D.实用性 10.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认知方式大致可以分为( )两种类型 。
A.喜欢和厌恶 B.内向和外向 C.动机和态度 D.场独立和场依附
叁 材料分析与写作(共40分)
七、请根据以下材料,自己命题,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论说文,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对学习者的语言偏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心理学观点:一种态度是最好不让学生出现错误,一出现就立刻纠正,以免养成错误的习惯。这种态度反映了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观点。另一种态度认为,很难要求学习者不犯错误,
第 6 页 共 7 页
对错误也不一定要纠正,学习到了一定的时候错误就会自然地消失,教育者可以通过对错误的分析来了解学习者的问题。这种态度反映了心灵主义的心理学观点
第 7 页 共 7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