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教育内容)
135. 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136. 教师必须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
能动性)
137.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形式为(创造性) 138. 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139. 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学习策略) 140.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141. 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
突是(趋避冲突)
142.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
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②④)
143.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144. 我国基础教育心得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145. 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引导启迪)
146.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桥梁作用)
147. 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
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双向性)
148. 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人本主义)课程观的观点。 149. “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
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150.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的教育理论是(实用主义)。 151.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关注学生的情
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152.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社会本
位论)
153.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154.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论)
155. 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生物起源说) 156. 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
157. 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
158.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59. 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
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迁移)
160. 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161. 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字,这种迁移符合(具体迁移)
162. 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163.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眼)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正迁移)
164. 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下位学习) 165. 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
属于(概念学习)
166. 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
的同时,也就是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小)了。
167. 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肯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
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思维) 168.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169.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想象) 170.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171. 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合作模式) 172. 我国师生关系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173.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174. 学生的需要是教育过程的(出发点)。
175. 学生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人性完善)
176. 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做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课程标准)
177. 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
基础要求的文件是(课程标准) 178. 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课程标准)
179.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180. 国家对在中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中学教育目的) 181.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目的)
182.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83. 一份教案的核心是(提出教学目的)
184. 范例教学有三个基本特征: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其中范例性是针对(教学内容)
而言的。
185.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
186. 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
盲) 187. 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教学过程的规划) 188. 某班在“每月一星”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
这样的方法是(品德评价) 189.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适应现象) 190. 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学会独立处理类似问题)
191.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错误的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 192. 鼓励表达、深入同感、身体放松的方式属于咨询中的(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193. 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
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问题预防)
194. 不是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是:①故事引趣②观察演示③组织活动④引导联想(③) 195. 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模象直观) 196. 课堂上有的同学会开小差,这属于(注意的分散)
197. 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发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原型)
198. 在智力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
段是(原型操作)
199. 在操作形成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操作整合) 200. 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顺序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201. 鲁班是借助(原型启发)发明钜的。
202. 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系统性)
203. 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的个人特点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204. 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性格)
205. 勤奋和懒惰属于下列哪种特性(性格)
206.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是属于(能力的量的差异) 207.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 208. 由后天学习而决定的,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能力是(晶体能力)
209. 小明平时易受暗示,屈从权威,喜欢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应付紧急情况,他的
这种性格类型属于(场依存型)
210. 如果一个人喜欢富有创造性地、有安排、有计划地解决问题,凡事乐于自己制定规则,
喜欢以自己做事方式行事,喜欢没有预先架构好的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
何去解决问题,喜欢基于创造性和建构性计划的活动,则这个人的思维风格属于(主动独立型)
211.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212. 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多
元论)阶段。 213.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214. 口头语言的发展关键期是(2岁)
215.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 216. 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被称为“危机期”的时期是(少年期) 217. 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 218. 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感) 219. 根据艾丽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要解决的矛盾是(同一性与对同一性混乱的矛盾)
220. 在情绪和认知的区别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认知活动比情绪有更强和更鲜明的机体表
现) 221. 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影响) 222. 分配学生座位是,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影响)
223. (教育体制)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
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224.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225. 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课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226.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
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227. 在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心里成分是(情感成分)
228. 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行动一致)
229. 规范是集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准则)
230.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231. 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
(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232. 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哪一层的标准?(理想状态)
233. 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XX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
这是采用了(补偿)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234.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投射) 235.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236. 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胆汁质) 237. 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广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定力,
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 238. 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清末)
239. 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模式。 240. 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241. 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制) 242. 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群体是(非正式群体)。 243. 群体是中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个体社会化所必需的(社会条件)
244. 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
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恐惧症) 245. 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抑
郁症) 246. 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
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 247. 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奴隶社会) 248. 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奴隶社会)
249. 教师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可能出现的不当表现是(教师过分迁就学生) 250. 下列反射属于条件反射的是(信号反射)
251.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
的变化)
252.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53.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
性的联系”属于(意义学习) 254. 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概念学习) 255. 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56. 区分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的是(信度) 257. 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下列哪种质量指
标高(区分度)
258. 一个测验的效度不包括(直接效度) 259.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260. 教育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二是(教育与人的身
心发展相互制约) 261. 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的(智力水平)高低。 262. 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
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