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9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4微专题十六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思维导图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7:42: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育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初中高中资料汇集

微专题十六: 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质检)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1)~(2)题。

(1)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

专注专业学习坚持不懈勇攀高峰1

教育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初中高中资料汇集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2.(2016·新课标全国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3.(2016·海南地理,19~20)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2)题。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4~5题。

4.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专注专业学习坚持不懈勇攀高峰2

教育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初中高中资料汇集

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读图,完成6~7题。 6.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石风化 B.风力沉 C.流水侵蚀 D.河湖沉积

7.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为(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天气寒冷,暴雨多 C.空气干燥,降水少 D.大气稀薄,光照强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有什么区别?

提示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侵蚀作用与地貌 侵蚀类型 风力 侵蚀 流侵蚀 水侵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貌)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长江三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专注专业学习坚持不懈勇攀高峰3

教育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初中高中资料汇集

蚀 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例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冰蚀洼地等 3.搬运作用

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 4.沉积作用与地貌

沉积类型 冰川沉积 形成的地貌形态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度地区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流水沉积 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风力沉积 的黄土堆积

5.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对应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以我国为例)

颗粒大、比重大的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如,黄河三角洲、恒分布地区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先沉积,颗粒小、河平原等) 比重小的后沉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图所示)

专注专业学习坚持不懈勇攀高峰4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9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4微专题十六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思维导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l8s45549f4n25q6ny0j2r4yi9c8on003s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