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煤矿职工安全手册》。
3.国家有关安全、劳动保护和国务院令第446号《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其它制度。
4.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下发及矿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文件。
5.东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东曲煤矿各级干部、各工种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科室业务保安责任制。
7.东曲煤矿各级安全例会制度。
8.东曲煤矿安全质量检查验收考核制度和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9.东曲煤矿防突管理规定、通风管理、地测防治水管理、机电管理、运输管理、生产管理等制度。
10.东曲煤矿经营业绩考核办法。
(二)落实安全责任制,把“安全第一”方针贯彻到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
1.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安全责任制。明确矿长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党委书记是安全培训教育的第一责任者;矿属各单位的行政正职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书记是本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第一责任者;各级技术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各级行政和技术副职以及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业务范围的安全工作负责,区(科)长、队长、班长对所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工人对所在岗位的安全工作负责。
2.落实职能科室业务保安责任制。要求各职能科室元月份按照矿划分的职责范畴,重新审定业务保安责任制。由安监处负责检查
9
落实。
3.严格执行西山煤电文件中相关安全责任制度和规定。 (三)落实各项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1.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实现矿井安全信息共享,完善矿内局域网。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上,通过改造为光纤传输和专用电源,进一步改善信号的传输线路和设备,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少和杜绝误码,采煤、掘进、开拓工作面安设主要设备开停传感器和馈电传感器,采掘工作面全部安装断电仪,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主要风门安装联锁装置;上隅角安设T0,有瓦斯涌出的特殊地点增加瓦斯传感器,回风巷安装瓦斯、风速和温度传感器,进风巷安装T3、风速风向传感器。在可能发生火灾的区域巷道安装温度、一氧化碳传感器,充分发挥监控系统在“一通三防”和安全生产中的效能。
瓦斯监控系统采用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研发的KJ90NB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该系统配备服务器6台:其中2台主机实现热备份,双数据库上传,全部使用HP DL360服务器,1台为WEB服务器(HP DL180),3台备用。井下安装监控分站49台、环网交换机6台,甲烷传感器92台(其中高低浓甲烷传感器65台),风速风向传感器32台,(完善监测监控系统,按照防突管理,各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开拓工作面在进风和回风分别安装一台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和风速风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20台,设备开停传感器95台,风速传感器13台,负压传感器10台,风门传感器13副,一氧化碳传感器26台,风筒开关传感器16台,烟雾传感器31
10
台,实时监测井下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模拟量信号和采机、皮带输送机、运输机、局扇等开关量信号。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我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采用天地(常州)的KJ69J系统,该系统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取得“MA”安全标志和防爆合格证。人员定位井下共设有分站26台安装在井下机电硐室和采区辅运巷中便于日常维护与观察。设有读卡器115台,其中2台用于考勤,减少了人员漏卡现象,其他传感器均设置在主要巷道和采区进出口以及工作面顺槽口,可以满足对井下作业人员分布和数量等信息的实时反馈。
紧急避险系统: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永久避难峒室与可移动分体组合救生舱;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峒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峒室或设置救生舱。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峒室或救生舱;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避难峒室和移动救生舱设置执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和国家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规定;避难峒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永久避难峒室至少满足60人的避难需求。
东曲煤矿共建设有五处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分别是+860水平东翼避难硐室、+860水平西翼避难硐室、三采区避难硐室、一采区避难硐室、五采区避难硐室。
11
+860水平东翼避难硐室,建设在+860水平东翼轨道巷口,设计长度80米,可容纳100人避险;+860水平西翼避难硐室,建设在+860水平西翼轨道巷中段,设计长度60米,可容纳50人避险;三采区避难硐室,建设在+973水平东大巷2#联络巷,设计长度67米,可容纳50人避险;一采区避难硐室,建设在一采区下组煤19105皮顺附近,设计长度67米,可容纳50人避险;五采区避难硐室,建设在12612外围,设计长度67米,可容纳50人避险。
东曲矿共安装四台由中煤机械集团浙江中煤安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可容纳16避难的KJYF—96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分别安装在+860水平东翼轨道巷4号联络巷、五采区12509轨顺联络巷、四采2#煤辅运巷、二采区14216轨顺口。
压风自救系统: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在距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设置一压风三通阀门装置,回风巷有人固定作业地点安装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进风巷在安全出口以外50-100m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掘进工作面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距迎头25-40m的距离设置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然后每500米设置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岩巷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100m安装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迎头向外每隔500m和放炮警戒线地点各安装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采区巷道每500m要安设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并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突出区域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设置压风自救装置;压风供应泵站必须设置在地面,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压缩空气管道上,安装地点应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放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应距底板1.5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