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背景,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掌握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3、体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法设计: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结合“孔乙己”这个姓名的由来和特点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作家作品简介 四、有关小说的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是 、 和 。
2、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 、 、 和 四部分。 3、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 和 。
五、快速浏览课文,划分文章情节结构,明确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 ) 第二部分( -13 ) 第一层( - ) 第二层( - ) 第三层( - ) 六、合作探究
1、课文第一部分具体介绍了哪些内容?
2、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有关孔乙己的哪些生活片断?请找出来并分别加以评析。
七、分析人物形象
1、课文对孔乙己进行了那些描写?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分析 外貌 语言 神态 动作
2、由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3、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4、请问你是如何理解“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的含义的?
5、在孔乙己身上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教师对以上分析进行小结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倍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八、拓展
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在今天给我们什么启示?
九、布置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