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某企业拟开发一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功能与多个部门的业务相关。现希望该系统能够尽快投入使用,系统功能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善。则最适宜采用的软件过程模型为( )。
A.瀑布模型 B.原型模型 C.演化(迭代)模型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D.螺旋模型
增量模型在各个阶段并不交付一个可运行的完整产品,而是交付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子集的可运行产品。整个产品被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开发人员逐个构件地交付产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软件开发可以较好地适应变化,客户可以不断地看到所开发的软件,从而降低开发风险。
30.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是若干过程模型的综合和改进。连续式模型和阶段式模型是CMMI提供的两种表示方法,而连续式模型包括6个过程域能力等级,其中( )使用量化(统计学)手段改变和优化过程域,以应对客户要求的改变和持续改进计划中的过程域的功效。
A.CL2(已管理的) B.CL3(已定义级的) C.CL4(定量管理的) D.CL5(优化的)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
CL0:未完成的:未执行或未达到CL1定义的所有目标
CL1:已执行的:共性目标是过程将可标识的输入工作产品转换成可标识的输出工作产品,以实现支持过程域的特定目标。 CL2:已管理的:共性目标集中于已管理的过程的制度化。 CL3:已定义级的:共性目标集中于以定义过程的制度化。 CL4:定量管理的:共性目标集中于可定量管理的过程的制度化
CL5:优化的使用量化(统计学)手段改变和优化过程域,以对付客户要求的可持续改进计划中的过程域的功效
31. 在ISO/IEC 9126软件质量模型中,可靠性质量特性是指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软件维持在其性能水平有关的能力,其质量子特性不包括( )。
A. 安全性
B. 成熟性
C. 容错性
D. 易恢复性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由《软件设计师教程》P300页可知如下图安全性不包括
32.以下关于模块化设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尽量考虑高内聚、低耦合,保持模块的相对独立性
B.模块的控制范围在其作用范围内
C.模块的规模适中
D.模块的宽度、深度、扇入和扇出适中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模块化设计的原则应该是尽量考虑高内聚、低耦合
1.模块独立
模块的独立性原则表现在模块完成独立的功能,与其他模块的联系应该尽可能得简单,各个模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模块的规模要适当
模块的规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模块的功能太强,可读性就会较差,若模块的功能太弱,就会有很多的接口。读者需要通过较多的程序设计来进行经验的积累。 3.分解模块时要注意层次
在进行多层次任务分解时,要注意对问题进行抽象化。在分解初期,可以只考虑大的模块,在中期,再逐步进行细化,分解成较小的模块进行设计。
33. 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子系统根据材料价格、数量等信息计算采购的金额,并给财务子系统传递采购金额、收款方和采购日期等信息,则这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类型为( )耦合。
A.数据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B.标记 C.控制 D.外部
34.35对以下的程序伪代码(用缩进表示程序块)进行路径覆盖测试,至少需要( )个测试用例。采用McCabe度量法计算其环路复杂度为( )。
A.2
B.4
C.6
D.8
A.2 B.3 C.4 D.5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由公式可知V(G)=m-n+2
得到14-12+2=4.
36. 某商场的销售系统所使用的信用卡公司信息系统的数据格式发生了更改,因此对该销售系统进行的修改属于( )维护。
A.改正性 B.适应性 C.改善性 D.预防性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更正性。由于系统测试不可能揭露系统存在的所有错误,因此在系统投入运行后频繁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就有可能暴露出系统内隐藏的错误
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时为了使系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工作。
完善性维护。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要求扩充原有系统的功能,增加一些在软件需求规范书中没有规定的功能与性能特征,以及对处理效率和编写程序的改进。
预防性维护。系统维护工作不应总是被动地等待用户提出要求后才进行,应进行主动的预防性维护,即选择那些还有较长使用寿命,目前尚能正常运行,但可能将要发生变化或调整的系统进行维护,目的是通过预防性维护为未来的修改与调整奠定更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