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与AC也相切.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该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2.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本堂课主要学习了切线的判定定理及切线的画法,通过例题讲述了证明圆的切线的不同证明方法.
1.教材P75第2~3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本节课先探究了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接着讲述了切线的画法.通过画切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直线是圆的切线须满足的两个条件,然后通过例题讲解了切线的证明方法,通过“理论?感性?理论”的认知,体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乐趣.
第2课时 圆的切线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能初步运用 它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圆的切线性质定理及其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增强学习的乐趣与自信心,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
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活动1:用反证法证明: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学生完成,教师点拨:
【教学说明】活动1的目的是让同学们熟 悉反证法的证明方法和步骤,为后面切线性质 的证明创造条件.
强调:如果一个命题从正面直接证明比较 困难,则应釆用反证法证明往往比较容易,即 ??正难则反”.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切线的性质
活动2:如图,直线L切⊙O于点A,求证l丄OA.
老师点拨:①直接证明,行不行(学生思考)
②若用反证法证明,第一步是什么?(要求学生完成过程) 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教学说明】关于切线性质的五点理解 1.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 2.切线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3.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4.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5.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教学引申:对于任意一条直线,如果具备下
列条件中的两个,就可以推出第三个结论:(1)垂直于切线;(2)经过切点;(3)经过圆心.
2.例题讲解 例1 教材P68例3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教学说明】本例展示了切线性质定理应
用的基本辅助线作法:“见切点,连接圆心和切点??,即连接圆心和切点?得到垂直或直角?解决问题
例2 教材P69例4
【教学说明】该例是圆的切线性质的简单应用,教师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例3 如图,AB为⊙O的直径,BC为⊙O的切线,AC交 ⊙O于点E,D为AC上一点,∠AOD=∠C (1)求证:OD丄AC; (2)若AE=8,tanA?3,求OD的长. 4【解析】(1)∵ BC是⊙O的切线,AB为⊙O的直径,∴∠ABC=90°,∠A+∠C=90°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在梯形 ABCD中,AD∥BC,AB = CD=5, AD=3,BC=9,以D为圆心,
4为半径画圆,下底50与⊙D的位置关系为( )
A.相离 B.相交 C.相切 D.不能确定 2.(山西中考)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上的点,∠CDB=20°,过点C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E,则∠E等于( )
。A.40° B.50° C.60° D.70°
3.如图,两个圆心图,大圆的半径为5,小圆的半径为3,若大圆的弦AB与小圆相交,则弦AB的取值范围是
4.如图,⊙O的直径为20cm,弦 AD=16cm, OD丄AB,垂足为点D.则AB沿射线OD方向平移 cm时可与⊙O相切.
5.如图,已知△ABC,以BC为直径,以O为圆心的半圆 交AC于点F,点E为CF 的中点,连结BE,交AC于点M,AD为△ABC的角平分线,且AD丄BE, 垂足为点H.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