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用水测量时间说课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2 19:36: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用水测量时间》说课稿

《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时间单元第三课。在前两课,学生感受了时间存在及流逝,了解了一些时钟发明之前的计时方法。这课也是《我的水钟》这一课的前期准备,旨在激发兴趣,奠定理论基础。

说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定位在滴漏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是学生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作成计时工具,了解水钟的制作原理,即孔的大小(水流大小)、水位高低对流速影响的重要基础。

说学情:本课教学的对象是经历了两年多科学探究学习的五年级学生。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上册,本套教材涉及有关水的活动多达21个。学生已经了解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认识了溶解、折射等现象,知道了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水对生物的意义等。从探究技能上看,学生已学会了量杯的使用,进行过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经历过多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说教法、学法: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每一节课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构成各个教学环节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及发展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探究合作小组的形式做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法、讨论归纳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

结合学情,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要采用“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还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说教学过程:在导入部分,课前播放儿歌《时钟在说话》,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并引出时间以及计时工具,自然过渡到古代的计时工具水钟。然后用图片展示水钟,让学生对水钟的认识更加形象具体,从而激发探索水钟原理的兴趣。

在接下来的探究部分,根据探究教学的一般思路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首先观察300毫升的水缓慢的流出10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先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对实验器材的规范使用及操作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后续实验能顺利进行

奠定了基础。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发现各小组所得时间并不相同,一次引发思考,得出水流速度和孔的大小有关的结论。

然后通过推测300毫升水流出10毫升、50毫升所需的时间并验证,让学生猜测水流速度还和什么有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一定能猜出水流速度和水位高低有关,因此设计实验三,通过对300毫升水全部流完所需时间提出假设,再用实验证明假设是否正确,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原因从而验证水流速度还和水位高低有关的猜测。最后又回到课前探究古代水钟的原理上,有实验所得结论解释了古代水钟的原理,做到了学以致用。

本课以让学生尝试设计制作一个匀速滴水的水钟结束,旨在给学生留下课后思考的空间,为下一课《制作水钟》做准备。

说反思:本节课有以下优点:

1.通过本课的学习,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影响水流速度的两个因素掌握较好。

2.学生经历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并且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动手实验的各个环节,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课堂上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较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 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课堂指令不够明确。

2. 对学生的预测不够准确,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计算平均数和推测时间催在一定问题,占用了较多时间,导致实验时间紧张。 3. 由于时间紧张,实验后的讨论环节不够深入。

搜索更多关于: 用水测量时间说课稿 的文档
用水测量时间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ligs90qjk8njyz27jh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