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当上部建筑物荷载较大,而天然地基的承载力、沉降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 D )。
A.条形基础 B.毛石基础 C.独立基础 D.桩基础
2.断面300×300㎜的钢筋混凝土方桩运抵现场后,应对其外观进行检查,桩身表面的横向收缩裂缝的长度不得超过( C )。
A.50mm B.100mm C.150mm D.200mm 3.现场制作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浇筑混凝土时应( C )。
A.从中间向桩顶、桩尖两端同时浇筑 B.从桩尖向桩顶一 次连续浇筑
C.从桩顶向桩尖一次连续浇筑 D.水平分层浇筑
4.对于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养护时间、运输强度的要求分别为( D )。 A.C20、7d、70% B.C30、14d、70% C.C30、14d、100% D.C30、7d、100%
5.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 A )设计强度标准值时才能起吊。
A .70% B.80% C.90% D.100%
6.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 D )设计强度标谁值时才能打桩。
A.70% B.80% C.90% D.100%
7.预制混凝土桩采用叠浇法时重叠层数不超过( C )层,堆放 不超过( )层。
A、4、5 B、4、6 C 、4、4 D、5、5
8.当预制桩的规格不同时,打桩的顺序应为( B )。
A.先浅后深、先大后小、先短后长 B.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C.先深后浅、先小后大、先短后长 D.先浅后深、先小后大、先短后长
9.预制桩锤击沉桩施工前,为控制桩的入土深度,通常在受施工影响小且便于观察的地方设置临时水准点,数量应不少于(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打桩时,宜采用( A )的打桩施工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A.重锤低击,低提重打 B.轻锤高击,高提重打 C.轻锤低击,低提轻打 D.重锤高击,高提重打
11..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应( C )。
A.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C.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12..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端承桩,应( A )。
A.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C.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13..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钻孔前,应在桩位处开挖埋设护筒,护筒的中心要求与桩位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 C )。
A.20mm B.40mm C.50mm D.80mm
14..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在粉质黏土中钻孔时,护壁应采用( B )。
A.化学泥浆 B.原土造浆 C.水泥浆 D.制备泥浆 15..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成孔至设计标高后的下一工序是( A )。
A.清孔 B.提升并拆钻杆 C.吊放钢筋笼 D.设置定位钢筋环 16..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时,当桩的中心距在5倍桩管外径以内或小于2m采用跳打时,中 间空出的桩应至少待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A )以后,方可施工。
A.50% B.70% C.90% D.100% 17..锤击沉管灌注桩常采用复打法扩大灌注桩,其目的是( B )。
A.提高混凝土强度 B.提高承载能力 C.增强耐久性 D.挤密土层 18.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拔管速度在一般土层中宜为( B )m/min.
A、0.8 B、1.2~1.5 C、1.5~2.0 D、0.8~2.0
二、多选题
1.当预制桩的桩距小于4倍桩边长时,其打桩顺序可采用( AC )。
A.自中央向四周施打 B.自两边向中央施打 C.自中央向两边施打 D.由一侧向单方向逐排施打 2.桩基础按桩的施工工艺可分为( BC )
A.端承桩 B.灌注桩 C.预制桩 D.摩擦桩 3.现场混凝土灌注桩按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 ABD )。
A.钻孔灌注桩 B.沉管灌注桩 C.静压沉桩 D.人工挖孔灌注桩
4.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接桩方法有( ACD )。
A.硫磺胶泥浆锚法 B.挤压法 C.焊接法 D.法兰螺栓连接法 5.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泥浆的作用有( ABD )。
A.护壁 B.携渣
C.降压
D.冷却钻头
6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要点和安全要求是( ABD )。
A.桩直径不小于800㎜ B.桩底扩大 C.泥浆护壁 D.通风换气 7.预制桩的沉桩方法有( ABC )。
A.锤击沉桩 B.振动沉桩 C.静力压桩 D.挖孔埋置 8.打桩机具主要包括( ACD )部分。
A、桩锤 B、卷扬机 C、桩架 D、动力装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