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辽西积石冢与辽东半岛积石冢的演变关系
苗 伟
【摘 要】红山文化晚期达到鼎盛的积石冢,在距今5000年前后突然消失,红山文化的消亡和辽东地区积石冢的兴起和发展存在着时间上的契合,这是一种考古学文化意义的迁徙,就目前的发现看,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分布以大凌河上游一带最为集中,地理位置偏于辽西地区的东南部,在时间上又有承接可能.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11 【总页数】4
【关键词】积石冢;红山文化;辽西地区;辽东半岛地区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我国北方的长城地带辽西区的红山文化和辽东半岛地区均发掘出了用石块、石板等材料堆砌而成的墓葬,这些墓葬具有一些相同点,比如堆砌在山峦山丘居多,所以考古学家及研究者共将此种墓葬形式命名为“积石冢”或者“积石墓”.同时,不同地域的“积石冢”也各具特色,比如红山文化晚期的牛梁河墓葬群遗址,是由数个山丘所组成的一座大型墓葬群,墓葬区域既分散而又相对集中,形态上积石冢的形状以方形为主,以其中一个最大的墓地为特点,东西长17.5米,南北宽18.6米,整个墓室的建筑材料均为石板和大量的石块,在牛梁河石墓群中心地带的积石冢,是一座巨大的石棺墓,墙壁的内侧由石板堆砌而成,内置石板,初步推测是当时地位较高的长者之墓,边长3.6米,这是距今我国发现的最大的积石冢群.与此相对比,辽东半岛的积石冢多分布在距离海岸较进的山峦山丘之上,而积石冢多数是成行成列的分布,大连地区所发现的积石冢多铺以不规则的石块,在积石冢顶部,也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