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计算题专题复习(教师版)
一、2009年至2013年经济生活计算题考查知识点分布 年份 全国新 课标卷 2009年 银行贷款利息、 企业毛利润 2010年 外汇、汇率、 商品价值量 2011年 商品价值总量 银行贷款利息、企业的利润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通货膨胀率、价格 2012年 2013年 利润率 价值量、价值总社会劳动生产全国 量、社会劳动生产率、通货膨胀大纲 率、企业销售收入 率、价值量 北京 营业税、增值税 大 纲 及 其 他 省 市 贷款利息 上海 价值总量 安徽 江苏 劳动生产率、 价值量 外汇、汇率、价格与需求量 产量、 价格、 价值量、 价值总量 价值总量 存款利息 恩格尔系数 外汇、汇率 外汇、汇率 企业利润 关系 流通货币量、 社会劳动纸币发行量、 生产率、 价值总量 贸易差额 股票价格 外汇、汇率 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上涨 货币量 规律 × ÷ 1+ X% 1—X% 外汇、汇率 海南 四川 外汇、汇率 二、计算题专题 变化方向 ↑↑或↓↓ ↑↓或↓↑ X%↑ X%↓ 正比或正相关 反比或负相关 明确变量之间的已知关系,直接推理 提高、增加、升值 下降、减少、贬值 (一)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100$=656¥
3、本国汇率是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多少外国币,外币汇率是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多少本国货币。
4、已知人民币要折算成美元用除法,已知美元要折算成人民币用乘法。 (1)通货膨胀率与汇率的变化
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 若M国币值不变,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1+ y%);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1+ y%)。
(2)货币升值、贬值与汇率的变化
货币升值、贬值都会带来汇率的变化。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1+x%)]; 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1-x%)];
- 1 -
若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 若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
例题1:2012年,甲、乙两国货币汇率为1:6,乙国生产的单位A商品价格为120元。2013年,甲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货币20%,同期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乙国单位A商品出口到甲国用甲国货币表示为 A.11.1 B.12 C.16 D.10
【解析】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2013年甲国增发货币20%后,甲、乙两国汇率变为:(1+20%):6=1:5.2013年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故2013年乙国单位A商品的价格为:120÷(1+50%)=80元。所以,2013年乙国单位A商品出口到甲国用甲国货币单位表示为:80÷5=16
例题2:假定2012年我国某服装企业生产一件品牌服装价值人民币1938元,2013年服装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8%。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为扩大内需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发行量比实际需求量多发行8%。2012年1美元可兑换6.8元人民币,假定2013年美元贬值5%,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2013年该品牌服装价值用美元表示为 A.300美元 B.299美元 C.310美元 D.326美元
【解析】①首先明确该题设问要求计算服装价值,而且用美元表示;②根据1美元=6.8元人民币,把2012年的服装价值用美元表示,即:1938元∕6.8=285美元;③分别罗列2013年的三个条件并计算出相应的服装价值。第一个条件:服装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8%,根据前面公式,服装价值应为:285∕(1+8%)美元;第二个条件:货币发行量比实际需求量多发行了8%,根据题意和理论分析,货币发行量超过了实际需求量则服装价值也应上涨8%,所以服装价值为:285∕(1+8%)×(1+8%)=285美元;第三个条件:美元贬值5%,根据前面公式,2013年该品牌服装价值为:285∕(1-5%)=300美元。
(二)关于纸币发行量、纸币的购买力、货币贬值率、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的计算
公式:①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实际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差额/需额
②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 (>1 纸币的购买力增强,<1 纸币的购买力减弱)
③货币贬值率=(实际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
例题1: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物价上涨率为______,这会引发______。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
A.4000 0.25 100% 购买力降低 B.2000 0.5 100% 通货膨胀
C.2000 2 50% 纸币升值 D.2000 0.5 50% 购买力提高
【解析】分步计算①由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000×10)/5=2000亿元。②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根据公式纸币购买力=纸币超发部分∕实际纸币发行量,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4000=0.5元。③物价上涨率=(20-10)∕10×100%=100%。
例题2:A国2013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但由于输入性因素等影响,物价总水平将上涨5%。货币流通速度增加3%。为了防范出现严重通货膨胀,A国决定不增加货币发行量,不考虑其他因素,此举将导致该国物价( )
A.降10.8% B.降12.1% C.升3.0% D. 降6.8%
【解析】假设12年100*100/100=100 2013年 110*105/103=112.1(需要) 而 A国决定不增加货币发行量,仍是100 (实际) 物价上涨率=(100-112.1)/112.1=-10.8,【答案】A
(三)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 2 -
变化前的价格(价值) 变化情况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M% 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M% 该国货币价值升值M% 该国货币价值贬值M% 该国通货膨胀M% 该国通货紧缩M%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 变化后的价格(价值) N ÷(1+M%)元 N ÷(1-M%)元 N ÷(1+M%)元 N ÷(1-M%)元 N ×(1+M%)元 N ×(1-M%)元 N ×(1+M%)元 1单位商品 =N元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 N ×(1-M%)元 解此类题首先转通俗表达为专业术语,如 ① 单价、售价、价格水平、某商品的价值——价值量; ②商品的件数,数量,产量,销量——使用价值量; ② 某部门、某行业的价值,总价格——价值总量; (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④某商家,某生产者,某企业——个别; ⑤某部门,某行业,全社会——社会;
注: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例题1:甲企业去年生产某商品100万件,创造的价值总量为6000万元。如果今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该国通货膨胀率为20%,甲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今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
A 下降了25% B 下降了50% C 提高了50% D 提高了25% 解答过程:(1)去年生产一件商品创造的价值6000÷100=60(元);
今年企业生产的总件数100(1+25%)=125(万件) (2)因为今年的价值总量还是6000万元,所以今年一件商品的价值(价格)6000÷125=48(元) 扣除物价因素(在币值不变的情况下)今年一件商品的价格(价值)48÷(1+20%)=40(元) (2)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为x
60÷(1+x%)=40 X=50% 【答案】C
例题2:2012年某国生产的M商品单位价值量为100元,2013年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某企业劳动生产率不变,但生产线数量增加了一倍,若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该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比2012年增加了( )
A. 50% B.60% C.150% D.167% 解答过程:(1)2013年M商品的单位价值100÷(1+25%)=80(元)
(2)假定2012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件数为A,则该企业2013年生产的商品件数为2A,两年价值量之差为80×2A-100×A=60A 增加的百分比60A÷100A=60% 【答案】B
也可假定2012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件数为1
例题3:假设某国2012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13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通过社劳率引起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的变化,而单位时间内的价值总量不变,因此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13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这个数量增加跟社劳率无关。因此13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
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劳动者增加10%,导致w数量发生变化(1+10%),同时社劳率提高10%,商品数量随之发生变化(1+10%),因此13年W总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故13年商品价格=12.1亿×10元=121亿元。【答案】C
(四)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1、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 3 -
2、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3、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地区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4、要把恩格尔系数同基尼系数区别开来。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值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大。
例题:下表为某居民家庭2013年的总支出情况(单位:元) 食品 15000 家庭日用品 8000 教育、医疗 7000 水、电、煤气 交通、娱乐 5000 10000 股票 30000 该居民家庭这一年的恩格尔系数应该为( ) A.12% B.20% C.33.3% D.45.6%
【解析】该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15000/(15000+8000+7000+5000+10000)=15000/45000=33.3% 。 (五)关于企业经济效益、利润率的计算 公式:(1)经济效益 =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1 + 利润/生产成本 (2)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3)利润率=利润/生产成本 例题:(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的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
A. 下降0.835% B. 下降0.76% C. 上升0.83% D. 上升0.76%
【解析】本题考点为利润率和汇率的关系只要知道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再用汇率的计算公式可知在交货时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利润率会下降所以排除C、D两项再通过计算可知签合同时的利润为24×6.32-144=7.68交货时的利润为24×6.27-144=6.48可知交货时的利润比签合同时少了1.2元每件1.2÷144×100%,故其利润率下降了0.83%。【答案】A.
解析2:此题因利润率而偏难。汇率变化前后的利润容易计算,但是此题不是比较利润变化,所以容易陷入死胡同,之前利润24*6.32-144=7.68,之后利润24*6.27-144=6.48,仅从利润比较没有答案。考虑利润率之前为7.68/144=0.053,之后为6.48/144=0.045,可得答案A。此题虽偏,但只要有经济头脑或经济意识很容易理解。 (六)关于银行利润和存、贷款利息的计算
公式:(1)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费用; (2)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3)存款实际收益=利息收入—通胀损耗(当CPI>利率) (4)贷款利息=本金×利息率×贷款期限。
注:是否需要扣除利息税,看清是要求用单利还是复利计算。
例题:小刘有4万元闲置资金准备存入银行。2013年3月他到安阳市的一家中国工商银行了解了人民币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如下表)后,决定选取三个月定期储蓄。存满三个月后他获得的本息合计应为( )
存款期限 三个月 半年 一年 存款利率 2.85% 3.05% 3.25% A、40285元 B、41140元 C、41595元 D、40240元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银行利息计算知识的掌握及对材料所给信息的理解能力。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