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微格教学的特征
(1)微型性。微格教学课堂规模小,它由扮演教师的角色、扮演学生的角色、指导教师和摄影师组成(人数5~8人,时间5~10分钟);
(2)学习性。受训者通过听课、温习讨论会、技能辨别学习、掌握技能及其理论;
(3)矫正性。受训者通过自身反馈、学员评价、导师指点,认识自身的不足,在训练中加以克服;
(4)研讨性。微格训练小组全体参与,对\角色\的技能及其运用进行研究、讨论,增加小组成员的经验交流。
教学策略
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广义地理解是指一般教学上所考虑采用的教学取向。狭义的理解是指用于某种科目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取向来说,教学策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取向策略,另一种是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
概念图是一种能形象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的图解。它是由节点(概念)和连接节点的线段(关系标签)所组成的。它能形象化地表达某一命题中各概念节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1.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是概念图的四个特征。 (一)学会绘制概念图
1.从绘制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实验活动,或者解答一个具体问题。绘制第一个概念图,知识领域不要选择太宽。
2. 确定在这个领域中所要用到的概念。
把这些概念列出来,根据概念在这个领域中的概括性进行排列。 3.画出概念图的草图。 把草图画在易擦写的纸上或用电脑软件绘制,可随时对概念层级调整。 4.对草图进行修正。
13
在对同一个主题和同伴进行交流后,对草图进行多次修正。 5.草图完成后,开始寻找交叉连接。
交叉连接是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它反映了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对概念图进行修正和装饰,使概念图不但完整而且整洁漂亮。
(二)绘制概念图的规范
1.概念图中每个概念是一个专有名词在图中只出现一次。一个概念图通常只表达一个主概念(如光合作用);主概念之下分出几个相关联的支概念(如CO2、太阳能、植物、水),支概念下又可分出几个支概念(如叶片、根),依次分支下去。 2.连接两个概念间的联系词应尽可能表达具体明确。任何两个概念和连接此二概念的词必须能表达一个完整的观点。
3.连接概念的直线可交错,但向上或向两侧联系时需加箭头。 4.概念名词要用方框或圆圈圈起来,而联系词则不用。 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简单地说,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学习中的三种互动模式: 一竞争;二独自工作;三合作工作。
竞争学习的情境中,没有相互依赖,只有对立。自己赢了,别人就失败了,别人赢了,自己就失败了。
独自学习的情境中,同学之间相互独立,单枪匹马地朝着一个既定的标准努力,学生的成败在于他个人的表现和这个既定标准的比较,和别的同学的工作没有关系,别的同学的成败对自己也没有影响。
合作学习的情境中,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有义务有责任主动地相互依赖。这种相互依赖需要认同一个团队,而这个团队的成员是“生死与共”的。每个人的成绩会影响团队的成绩,而团队的成绩也会影响个人的成绩。所以,在合作学习的团队运作中,要建立一套团队的激励机制,使学生既关注自己的工作,也关注他人的工作。
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 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②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 ③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14
④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 二、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一)积极主动相互依赖 (二)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三)成员负起责任来 (四)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 (五)评价和过程监控 探究学习
含义: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探究教学的特征可以归纳为:
①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 ②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求能力。 ③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 ④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
⑤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探究教学的目标: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 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 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二、探究形式
探究活动没有固定的活动形式,有的探究活动的程序是结构化的,学生很清楚每个程序的操作,有的是非结构化的,它的程序根据探究的内容和目标而变化。
15
根据活动情况分为:
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和实验式探究三种。 (一)发现式探究
发现式探究(发现教学法)是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推理性探究
推理性探究是“没有动手做”而应用探究方法的探究,它主要是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它的主要特点是:学生通过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直接或间接地观察现象,如亲手做、教师示范、看视频和阅读等;学生通过提出疑问和讨论来得出或归纳出概念。
推理性探究教学过程包括:教师讲述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运用推理方法形成概念等步骤。 (三)实验式探究
实验式探究是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到最终的解释报告全过程。
这种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发现问题、辨别变量、形成假设,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自行设计实验、执行实验,验证假设,并完成实验报告这一系列过程。
实验式探究的特点:
比发现式探究具有更多的程序和焦点;需要确认有待回答的相关的问题;需要陈述一个假设,并设计验证这个假设的实验;实验计划必须在动手操作之前准备好;学生要根据拟定的实验计划步骤进行操作,并通过操作发现最佳的假设,或改进现有的假设。
实际上,实验式探究的开始部分就是发现式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摸索发现问题、发现变量,老师及时辅导新的概念帮助他们形成一种或数种假设。从“设计实验”开始,才把实验式探究的特征显示出来。
三、探究技能
探究式教学强调维持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培养与科学探究有关的各种技能以及对科学概念、原则和规则的理解。
与科学探究有关的技能:根据科学家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过程特点,美国科学进步协会科学教育委员会将科学技能定义为一组具有广泛迁移力的适合多种学科和科学家的工作性质所需要的能力。美国基础科学课程计划《科学-过程和方法》认为科学过程技能包括:观察、分类、测量、推论、预测、交流、识别数量关系、识别时空关系、构建假设、辨别控制变量、操作性定义、解释数据和实验。
备课:教师为教学活动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可称为备课。备课可以分为长期备课和近期备课、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