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在上京称汗,国号“契丹”,后辽太宗改国号为“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1127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掳走,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3)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兴庆称帝建国,史称西夏.1227年亡于蒙古政权.
(4)女真是靺鞨部落的一支,居住在黑龙江的中下游地区.女真族首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各部后,1115年于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政权的南北夹击下覆亡. 故答案为: (1)耶律阿保机. (2)陈桥驿. (3)党项. (4)会宁.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辽、宋、夏、金四个政权建立的基础知识,需要准确掌握相关知识点.还要认识:陈桥兵变、靖康之变等史实.
15.(2014春?合川区校级月考)观察如图,请将民族政权名称填在相应的方框内。
A西夏 B南宋 C金。 【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分析】本题考查宋、金、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第13页(共19页)
【解答】11世纪前期,西北地区的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12世纪初,东北地区的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1127年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后来定都临安.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宋、金、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宋、金、西夏的位置.
16.(2014春?合川区校级期中)如图:把下列字母填在图中的方框里
A:北宋 B 西夏 C 辽。 【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分析】本题考查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后改国号为“辽”,都城上京;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 故答案为:
从上到下:C、B、A.
第14页(共19页)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教材基础知识.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7.(2016春?芜湖校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考点】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辽政权建立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内容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评价澶渊之盟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澶渊之盟订立时期的北宋皇帝.
【解答】(1)由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
第15页(共19页)
之盟.”可知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历史.与北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的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
(2)由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可知澶渊之盟的内容是: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据所学知,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 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依据题干信息“澶渊之盟”,结合所学知识:北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宋辽澶州之战后,北宋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 故答案为: (1)契丹族.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 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宋真宗.
【点评】本题以“澶渊之盟”为切入点,考查了辽宋之间的关系,重点记忆澶渊之盟的内容及影响.
18.(2013春?微山县期中)识图题 (1)填写出辽、北宋、西夏的相应位置: A. 辽 B. 北宋 C. 西夏 (2)填写建立辽、西夏民族的名称: 辽 : 契丹族 ;西夏: 党项族
(3)仔细观察上图,你能看出这一时期政治特点吗?
(4)A和B两国之间连年发动战争,后来两国签订了什么条约?有人说,这是一个屈辱的条约。也有人说,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你是如何看待这个条约的?
第16页(共19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