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 B.近朱者赤 C.上行下效 D.吃一堑长一智
28.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B )。 A.分化 B.泛化 C.消退 D.遗忘
29.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B )。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联结律
2.根据强化对行为反应的作用,一般把强化分为(AB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零强化 D.惩罚 3.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 4.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ABC)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加涅 三、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 操作性 行为。 2.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 惩罚 。
3.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 强化 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4.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逐渐变弱并最终消失,这种现象称为 消退 。
5.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三条定律是: 效果律 、 练习律 、 准备律 。 6.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 顿悟 过程来实现的,而非盲目的试误。 7.布鲁纳提倡 发现 学习法。
8.加涅把学习看成是一个 信息加工 的过程,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的接收、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9.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 意义建构 的方式而获得。
10.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将强化分为 直接强化 、间接强化 、 和自我
37
强化。
四、判断题
1.桑代克提出“试误”即学习的实质。( √ )
2.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 ) 3.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消退是永久的,不可以恢复的。( × )
4.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之间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 )
5.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 ) 五、简答题。
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学习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 学生学习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学习需要与学习动机的过程。
学生学习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六、案例分析
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连续获得3张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
李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 3 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 2 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
38
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李老师的这种连续的强化刺激,矫正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断地向好的上方向发展。
第九章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一、选择题
1、学习用“狗”这个字来表示实际生活看到的狗,这是(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2、感性知识分为两种水平,即( )
A、感觉和知觉 B、感知和表象 C、表象和语词 D、概念和命题 3、程序性知识包括两种,即( )
A、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B、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C、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4、学习“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两个关键特征,这是(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5、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下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上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
A、下位学习 B、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6、英语单词的学习主要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7、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 ) A、高效学习 B、复习 C、过度学习 D、深度加工
8、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的观念,现在学习“正方形”概念,这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学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词汇学习 10、瞬时记忆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引起( ) A、注意 B、复述 C、神经冲动 D、条件反射 11、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具的运用一般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符号直观 12、遗忘曲线呈( )
39
)A、正U型 B、倒U型 C、加速型 D、负加速型
13、学过了行为主义关于“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后,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行为潜能的变化”也是学习,这属于( )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4、打电话时先先记住号码簿上的号码,拨完电话后就忘记了,这种记忆是(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抽象记忆
15、认为遗忘是“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造成的,这一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6、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A、3—7个组块 B、 5—7个组块 C、5—9个组块 D、7—9个组块
17、教师在教学中讲到重点时用彩色粉笔或用符号标记,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符合感知规律中的(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8、桑代克的“练习律”实际上符应了遗忘的(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9、下面属于“学习”概念的反例是( )
A、猴子骑车 B、看黄色书刊 C、练嗓子 D、随机体成熟视力提高 20、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
A、合乎法则的 B、不随意运动的 C、遗传获得的 D、知识经验的 21、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外显、展开 B、观念、内潜、简缩 C、物质、外显、简缩 D、观念、内潜、展开
22、经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是( ) A、技能 B、习惯 C、操作技能 D、心智技能 23、技能实质上是一种( )
A、认知经验 B、动作经验 C、习惯 D、本能 24、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外显、展开 B、观念、内潜、简缩 C、物质、外显、简缩 D、观念、内潜、展开
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