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思政名著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5:29: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6 /2017 学年 第 2 学期

思政名著报告

文 章 名 称 《实践论》与《读书论》读书报告 专 业 通信工程 学 生 班 级 B130109 学 生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摘要:《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 ,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在70多年后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发挥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

关键字:辩证法;认识论;中国革命;毛泽东哲学思想

一、实践论

1)主要内容

实践论主要是从以下四点来讨论的:

①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前进性,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

③认识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真理的认识问题,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真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认识过程不能离开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否则就会造成主观和客观的分裂、认识和实践的脱离,它也不能离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阶段,既不能超越也不能落后于历史的发展。

④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也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因而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的统一,才能正确认识世界,成功地改造世界。 2)个点剖析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1.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例如有些外面的人们到延安来考察,头一二天,他们看到了延安的地形、街道、屋宇,接触了许多的人,参加了宴会、晚会和群众大会,听到了各种说话,看到了各种文件,这些就是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这些事物的外部联系。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理性认识:“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在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出合乎论理的结论来”,“这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在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阶段。”

二者的区别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即感性认识是低级阶段,而理想认识是高级高级阶段。

两者的联系是: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事先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才能产生出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觉有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而认识的真正任务是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2.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什么是二次飞跃: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而通过实践得到的理性认识,还必须再回到实践,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还着重阐发了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及这第二次能动飞跃的重大意义。他认为,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而通过实践得到的理性认识,还必须再回到实践,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么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飞跃。”

为什么第二次飞跃更重要: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十分看重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

革命的运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重视理论是以肯定实践的重要性为前提的。“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达到预想的目的,认识才算是正确的,反之,就不是正确的。在实践中获得的理论必须回到实践,才能得到补充、丰富和发展。理论回到实践的过程,既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又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二、矛盾论

1)主要内容

矛盾论主要是从六个方面来讨论的:

①两种宇宙观: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能力。

②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另一个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③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有其特殊性,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以上所说的也印证了第二点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发现矛盾了就要去解决它,解决它是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④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或特殊性,都是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同时,这种具体的矛盾状况,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正是表现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力量。

⑤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在《矛盾论》中是这样定义的: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b)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搜索更多关于: 思政名著报告 的文档
思政名著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mdgh5cglk4m0xd0pw4b4c2db011p100ma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