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Cl饱和溶液 B.水 C.饱和K2SO4溶液. 六、计算题
23.某石灰水里含有氢氧化钙 370g ,要使该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4.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利用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测定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取24克家庭食用纯碱样品放在一洁净的烧杯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146克时不再产生气泡(食用碱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此时测得烧杯中剩余的总质量为161.2克,求:食用碱中碳酸钠的纯度。 七、探究题
25.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以下是有关它的性质实验。
①下图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4) ,反应后溶液(编号为a)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25) 种。为证明溶液a中可能含有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I.确定溶液a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步骤 取少量溶液a,滴加氯化铜溶液 II.确定溶液a中是否含有盐酸 方案 一 二 步骤 取少量溶液a,滴加硝酸银溶液 取少量溶液a,加入镁粉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气泡 现象 (26) 结论 不含氢氧化钠 i.上述方案中有一个设计不合理,指出不合理的实验方案编号及原因 (27) ; ii.采取正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根据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28) ; III.欲从溶液a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可以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29) 。 ②利用如下装置验证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I.装置A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打开k2、k3,当D中紫色石蕊试液变(30)色,可确定C中收集满二氧化碳。
II.装置B中的药品是无水硫酸铜,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1) 。 III.C中收集满二氧化碳后,使A中反应暂停的操作是 (32) 。
IV.甲同学打开装置C中分液漏斗活塞,将8mL室温时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滴入C中,然后关闭活塞,观察到D中石蕊试液倒流至C中。甲同学得出结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V.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还应利用上述装置补充一个对比实验。 液体 (33) 步骤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液体后关闭活塞 现象 (34) 结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5)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D B C A C C B C A A C A B 二、填空题 16.CH4+H2O
CO+3H2 C
17.两种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氢离子 增大 C 18.A木材燃烧 三、简答题
19.BaCl2+MgSO4=BaSO4↓+MgCl2
20.Ag Fe(NO3)2、Cu(NO3)2、Mg(NO3)2 Fe+2AgNO3==2Ag+Fe(NO3)2 四、实验题
21.长颈漏斗 D 2KMnO4
K2MnO4+MnO2+O2↑ 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C E B 二
氧化碳能溶于水,且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五、流程题 22. 4CO + Fe3O4 六、计算题 23.220g 24.3℅ 七、探究题
25.(24)NaOH+HCl=NaCl+H2O;(25)3;(26)溶液无蓝色絮状沉淀;(27)方案一不合理,生成的氯化钠也会和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28)溶液中溶质有NaCl和HCl;(29)蒸发结晶;(30)红; (31) CuSO4+5 H2O= CuSO4·5 H2O;(32)关闭K2;(33)水(或者蒸馏水);(34)D中导管先有气泡冒出,后D中导管中液面略上升稍高于杯内液面;(35 )2NaOH+CO2=Na2CO3+ H2O。
3Fe + 4 CO2 FeSO4 4FeCO3 + O2
2Fe2O 3 + 4CO2 KCl < C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验证、区别、除杂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操作,以下为达到目的选择的药品、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编号 物质 A B 目的 选择药品 水 CaO 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明矾 操作方法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加过量CaO充分反应后,过滤 ①取样品于小试管中并滴入稀盐酸②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片置于管口上方 加少量明矾粉末,搅拌观察 NaCl(泥沙) 提纯 CaCl2溶液(HCl) 纯碱 除杂 C D 证明是碳酸盐 硬水和软水 区别 A.A B.B C.C D.D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测溶液的pH
C.稀释浓H2SO4 D.过滤
3.只用C、CO、O2、CuO、CaCO3、稀HCl六种物质,进行单一或两两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有( )
A.6个 B.3个 C.4个 D.5个
4.有X、Y、Z三种金属,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减少并放出气体,X、Z无变化;把X、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Z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Y、Z
B.Y、X、Z
C.Y、Z、X
D.Z、Y、X
5.在通常状况下,鉴别氢气和氧气不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 A.分别观察颜色、状态,闻气味 B.分别吹肥皂泡
C.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D.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6.下图所示反应,有关说法的错误的是( )
A.铝丝需要砂纸打磨 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Cu+AlSO4
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理念不相符的是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
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保持整洁的环境
8.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9.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
A.是化合反应
B.A、B、C 与 D 的分子个数比为 1:1:1:2 C.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不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10.氮元素化合价为-3 价的是( ) A.NH3 B.N2O C.NO D.NO2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B.生石灰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D.浓硫酸有挥发性,在试剂瓶口有白雾现象
1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O2+2H2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