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分离技术及其应用举例
生物物质的分离(Bioseparation)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外文献中,常称之为下游过程(Downstream Process),国内则称之为产品的分离或回收。其目的是把生物反应液,如发酵液或酶反应液内的有用物质分离出来,获得所需的目标成品。
不同的生物产物,其溶解度、分子大小、形状、极性、电荷性质、专一结合位点等理化和生物学性质有或大或小的差异,所以采用适当的分离技术可将其分离纯化。
根据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分离可分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机械分离的对象是非均相物系,是依据物质相态的不同(例如液体、固体),以及依据物质大小、密度的差异进行分离,如过滤、重力沉淀和离心降解等。传质分离的对象主要是均相物系,通常是溶液,可分为速度分离和平衡分离两种。速度分离根据物质溶质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移动速度的差异实现分离,亦可称为输送分离,其传质推动力主要有压力差、电位梯度和磁场梯度等,如滤超、反渗透、电渗析、电泳和磁泳等;平衡分离则根据溶质在两相中分配平衡状态的差异实现分离,又称扩散分离法,其传质推动力为偏离平衡态的活度差或浓度差,如蒸馏、蒸发、吸收、萃取、结晶、吸附和离子交换等。对于特定的目标产物,应根据其自身的性质以及共存杂质的特性,选择适宜的分离方法,以
获得最佳分离效果。即在保证目标产物的生物活性不受(或少受)损伤的同时,达到所需的纯度和对回收率的要求,并使回收过程成本最小,以适应大规模工业生产需求。
生物工艺中目前常用的生物分离提纯原理及方法如下表所示: 分离提纯原理 溶解度的差异 分配系数的差异 分离纯化方法 分离对象举例 盐析法、等电点沉淀 蛋白质 法、有机溶剂沉淀法、 PEG沉淀法 有机溶剂萃取法、双水有机酸、氨基酸、相萃取法、反胶束萃取抗生素、蛋白质、法、液膜萃取法、超临香料、脂质 界流体萃取法 分子大小和形状的离心过滤法、离心沉降菌体、菌体碎片、差异 电荷性质的差异 法、超离心法、微滤法、细胞、细胞碎片、超滤法、纳滤法、透析蛋白质、核酸、法、凝胶过滤法 糖类 离子交换层析法、电泳蛋白质、氨基酸、法、色谱聚焦法、等电核酸 聚焦法 热稳定性的差异 亲和力的差异 疏水作用的差异 热处理沉淀法 蛋白质 亲和层析法、染料配体蛋白质、核酸 亲和层析法、免疫吸附 层析法、共价层析法 疏水层析法 蛋白质 生物工艺中最经典的分离和纯化生物物质的方法仍广是沉淀法,目前仍广泛使用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由于其浓缩作用常大于纯化作用,因而沉淀法常用于初步分离,用于从去除了军提货细菌碎片的发酵液中沉淀出生物物质,然后用色层分离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其纯度。 一、沉淀法
沉淀法由于其成本低、收率高、浓缩倍数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使其成为生物下游加工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纯化方法。
沉淀法分离提纯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在不同条件下,性质各异的蛋白质具有溶解度的差异或热稳定性的差异,而发生某些蛋白质的沉淀,从而起到分离、纯化的作用。
根据加入沉淀剂的不同,沉淀法可以分为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热处理沉淀法等。
1.盐析法:当蛋白质溶液中逐渐加入中性盐时,会产生两种现象:低盐情况下,随中性盐离子强度的增高,蛋白质
溶解度增大,称之为盐溶现象;但是,在高盐浓度时,蛋白质溶解度随之减少,发生了盐析现象。产生盐析的一个原因是由于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表面具有反电性的离子基团结合形成离子对,因而盐离子部分中和了蛋白质的电性,是蛋白质分子之间静电排斥作用减弱而能相互靠拢,聚集起来。
盐析作用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中性盐的亲水性比蛋白质大,盐离子在水中发生水化而使蛋白质脱去了水化膜,暴露出疏水区域,由于疏水区域的相互作用,使其沉淀。
2.等电点沉淀:不同离子强度下,同种蛋白质的溶解度与PH相关。两性溶质在等电点及等电点附近仍有相当的溶解度,所以等电点沉淀往往不完全,加上生物分子的等电点比较接近,故很少单独使用等电点沉淀法作为主要的纯化手段,往往与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方法联合使用。
3.有机沉淀法:
向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亲水性的有机溶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其沉淀析出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机理:(1) 亲水性有机溶剂加入溶液后,水溶性有机溶剂本身较强的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即水的活度降低,从而压缩了亲水溶质分子表面原有水化层的厚度,降低了它的亲水性,导致脱水凝聚。(2)亲水性有机溶剂加入溶液后降低了介质的介电常数,使溶质分子之间的静电排斥力减少,静电引力增加,易于发生凝聚而沉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