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2016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1:44: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蜥蜴很快就进化为不同的物种 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分析】分析题图: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蜥蜴原种出现不同的形态,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于,有利变异被保留,不利变异被淘汰,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与原有物种之间发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因此,图中X是可遗传的变异,Y是自然选择,Z是隔离. 【解答】解:A、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

B、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正确;

C、往往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蜥蜴才会进化为不同的物种,C错误; D、一个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正确. 故选:C.

27.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植株(2n=40)的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考点】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1、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可判定出这株植株X是杂合子,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比例逐代提高.

3、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单倍体植株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0条,在有丝分裂后期,数目最多含有40条染色体.

【解答】解:A、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与它是否为单倍体无关,只需要其细胞具有该生物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即可,A正确;

B、花粉是经减数分裂得到的,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单倍体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

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此时细胞内共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

C、植株X是杂合体,自交后会产生纯合体,且自交次数越多,纯合体的比例越高,因此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提高,C错误;

D、诱发产生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决定大豆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D错误. 故选:A.

第21页(共32页)

28.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

【解答】解:A、原理: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A错误; 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B错误;

C、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

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29.花生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改变了花生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困的自由组合

D.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困的基因频率增大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选择育种对基因频率的影响,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结合题图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等于1,选择育种对其无影响.A描述错误. B、由于基因频率改变,基因库改变,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因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B描述错误.

C、自由组合发生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并且自由组合也不是人能定向诱导的.C描述错误.

D、选择育种淘汰含油量低的个体,使高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D描述正确. 故应选D.

30.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第22页(共32页)

A.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乙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C.就乙病而言,男性和女性患病的概率相同 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

甲病是隐性遗传病,且由于女患者的父亲正常,因此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病是显性遗传病,且由于男患者的女儿正常,因此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解答】解: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病,父亲肯定是患者,A错误;

B、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没有交叉遗传的特点,B错误; C、由于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男性和女性患病的概率相同,C正确;

D、只看甲病,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和AA,由于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因此后代不会患甲病;只看乙病,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为bb和BB、Bb,他们所生孩子患乙病的概率=1﹣

,因此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患病的概率为,D错误.

故选:C.

31.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细菌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不具有抗药性,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用抗生素时,由于大多数细菌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药物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并能继续繁殖感染人群,当多次使用该抗生素后,使抗药性更强的细菌被保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细菌积累并加强了抗药性,使该抗生素逐渐失去效应.所以药物对不同变异的细菌进行了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据此答题.

【解答】解:A、残留抗生素不会导致细菌突变,只能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故A选项错误;

B、耐药菌是突变形成的,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故B选项正确;

第23页(共32页)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难以抵抗致病菌,但不能增加致病菌的耐药性,故C选项错误;

D、耐药菌是基因突变形成的,不是注射疫苗形成的,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32.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哪些事件( ) ①细胞分化 ②细胞脱分化 ③染色体变异 ④基因重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和细胞愈伤组织胚状体→植物体.脱分化(去分化)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不断增殖,但该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分化;再分化过程中细胞也通过有丝分裂方式不断增殖,同时还发生了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根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细胞不发生分化,但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在有丝分裂间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在细胞分裂期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所以,②③正确. 故选C.

33.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培育三倍体转基因植物可以防止基因污染

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植物

D.用六倍体普通小麦花药培育的小麦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 【考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花药离体培养、方秋水仙素诱导 秋水仙素处理萌自交→选法 变、化学药剂处理 加倍 发的种子或幼苗 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 染色体变异(染原 基因重基因突变 色体组成倍增加) 理 组 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如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过程就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A错误;

B、由于三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所以培育三倍体转基因植物可以防止基因污染,B正确; 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个体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不一定是二倍体,也可能是多倍体,C错误;

D、用六倍体普通小麦花药培育的小麦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D错误. 故选:B.

第24页(共32页)

2015-2016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mh0j7p35e28mww144sv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