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 ( 梅花的精神 )(3) 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 、《墨梅》,难怪外 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
花,大抵是春暖才 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 (4) 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 ““几千年来, 我 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
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 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
再次讨论:
a 、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 (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 b 、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 借物喻人 )
c 、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 (5)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 6)饱含深情读 “几千年来, 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 他们 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
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 (7)
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 ( 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 也就是中
国人的气节。 ) 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 ( 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 ) 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学习最后一段
1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 点明中心 ) 2 、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
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 3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 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 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
七、当堂训练
1 、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 、填写基本功。
----- ----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教学目标:
学习与人交谈的礼仪 , 懂得如何围绕主题与他人交流 , 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
息。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播放一段记者采访的视频 ) 看完这段采访视频 , 大家认为采访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 要有礼貌 ; 提出有用的问题 ; 认真听别人说完 ; 提出新的问题 , 并耐心等
待别人回答。) 嗯 , 看来大家都明白了 ! 今天 , 我们也要来当一回小记者 , 不过 , 我们不是去采访同学 , 而是去采访我们的父母、 邻居等大人 , 采访的主题就是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 板书课题 )
二、明确要求。
1. 个人展示 , 明确交际要求。
老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介绍自己采访所用的
“问题清单” , 说说采访内容。
如果其他同学认为他的采访内容符合主题
, 而且对其采访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 ,
请鼓掌表示支持。如果听完以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 或是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
可以大胆举手提问。
2. 评价交流 , 提高口语水平。
(1) 鼓励上台展示的同学 , 大方表达 , 讲的时候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 , 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了解采访内容。
(2) 请同学说一说支持的理由。
(3) 在评价交流中进一步肯定采访的重点 : 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 , 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更多的问题。
(4) 思考总结。
小结 : 最好给大家介绍内容全面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 不要只局限于一两
个方面。
三、规范语言 , 有序表达。
----- ----
1. 回顾教科书提供的信息 , 明确采访时的技巧 : 要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 ,
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 , 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 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
以适当追问。
2. 照顾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 , 可以提供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 , 有一定的句式辅助。
四、模拟演练。
1. 现在大家手中都有了问题清单 , 请以老师为采访对象 , 来模拟一下采访的情景吧 !
生: 老师您好 ! 请问您小时候在哪里上小学 ?
师: ××学校。
生: 那您最喜欢哪个学科呢 ?
师 : 我最喜欢的学科是××。
生: 为什么呢 ?
师 : 因为这个学科的老师很和蔼 , 上课很有趣。有一次?? ( 老师讲起小时候的故事来 )
生记录。
2. 现在 , 大家了解采访的流程了吗 ?( 了解了 ) 刚刚老师所说的信息 , 大家有没
有记录呢 ?( 有) 那么 , 对于老师所说的童年记忆 , 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 学生自由回 答 )
3. 学生自由模拟练习。 五、小结。
想要了解别人的故事 , 就必须先了解与人交流和倾听故事的技巧。作为小记
者的同时 , 不要忘记你也是一名倾听者。 大家今天回家之后 , 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
妈妈或者家里其他长辈吧 ! 记得记录下来 , 与大家分享。
----- ----
习作:那一刻 , 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能将从某件事、某个瞬间中受到的触动、得到的成长具体真实地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能自主修改作文 , 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
一、图片导入 , 引出主题。
( 多媒体播放学生婴幼儿时期的照片 , 让学生猜猜照片中的人是谁。 学生发言 ,
教师引导。 ) 刚才播放照片的时候 , 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家看到自
己小时候的照片 , 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成长中的故事。老师看到这些
照片 , 也感慨万千。转眼间 , 同学们已经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娃娃
, 长成了朝
气蓬勃的少年 , 长大仿佛就在一瞬间啊 !
二、小组讨论 , 感受成长。
1. 小组讨论 : 什么是长大 ?你在哪一刻感到自己长大了 ?那一刻你做了什么事 情 ?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你是怎么想的 ?先请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 然后与全班
同学分享。
2. 学生汇报交流内容 , 师引导学生总结。
长大 , 不仅是年龄的增长、 形体的变化 ,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 , 学会了反思 , 学会了孝顺 , 学会了辨明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 懂得了责任的真正内涵。
( 学生互动交流成长故事 , 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 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 从而养成说真话、 写真实故事的习惯。 另一方面 , 让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 , 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想得具体才能写得具体。 )
三、回顾教科书 , 点拨写法。
1. 联系课文《梅花魂》 , 作者写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 ?( 读诗词落泪、珍爱 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赠“我”墨梅图、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 重点是什么 ?作者在写这些事情的时候重点写的是事情的哪个要素 ?( 经过 )
小结 : 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 :(1) 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 ,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2) 要写清“经过”中的重要情节、场面 , 给人如经其事、如睹其物之感 ;(3)
要把主要人物的表现具体清楚地写出来 , 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