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例1) 1 班级 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算理和计算法则基础上进行教学。本单元是按着口算——估算——笔算顺序编排,“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和估算”是“笔算”基础,“笔算”又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和乘法估算”巩固和应用。笔算教学又分为进位和不进位两个层次,本课时只学习不进位笔算乘法,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顺序及第二个积书写位置,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原理,从而使学生能后解决与之相关实际问题,还为四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混合运算做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重点,也是全册单元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学习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并借助点子图,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算一算、说一说,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并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方法主动学习新知识能力,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能够理解其算理。在以往教学中,面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新知识时,学生们反应有所不同,有部分学生立刻想到了拆数方法,通过口算解决;有部分学生能在他人帮助下计算出正确结果;还有近四分之一学生直接想到了竖式,可是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在计算完成 2 4 × 1 2 4 8 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难点就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算法过程,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张叔叔是一名园林工人,他每天都在为植树造林做着贡一、创设情境,献。看到这张图片你能提一个导入新课 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植 树图片:12行24列。)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 什么条件? 2.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 (课件将植树图片减为两行) 3.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课件演示植树图片由两行 增加到六行) 4.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 (课件演示植树图片由六行 增加到十行) 师:现在一共是多少棵呢?怎 样列式计算? 5.课件演示植树图片由十行 增加到十二行。 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生提出:张叔叔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生:要知道每行有多少棵和有这样多少行。 学生列式解答:24×2=48(棵) 学生看图之后列式计算:24×6=144(棵) 24 × 6 144 生回答:24×10=240(棵) 学生列式24×12 通过课件生动展现行数由少到多过程,既复习了学过口算乘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又为新知学习埋下伏笔,同时围绕植树情境引出新课题,使学生轻松、顺利地进入新知学习,数学味道浓厚 1.用点子图研究乘法计算。 我们用一个点子代表一棵树, 每行有24棵树,有这样12行。 (出示点子图) 2.小组活动。 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张这样点 子图,可以借助点子图,用彩 色在图上圈一圈,然后在图下 边算一算,完成同学把你想法 讲给同桌听。 3.结合点子图理解算理。 。 学生出现下列当中几类方法: 方法一:用连乘解决问题:24 ×2=48 48×6=288 小结:他把12分成了两个一(1)学生对照点子位数乘积,从而把两位数乘两图讲自己算法:我位数新知识转化成了两位数先算两行有多少乘一位数就知识。(板书:转棵,有6个这样两化)转化是一种重要数学学习行,再乘6,一共是方法,我们以后学习会经常用288棵。 二、自主探究,到。 理解算理 方法二:拆数解决问题: 24*2=48 24*10=240 (2)生:我把12240+48=288 分成两部分,先算小结:他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因两行有多棵,再算数拆成两个数和,也用到了转10行有多少棵,最化方法。 后把两部分合起来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也是288棵。 2 4 * 1 2 (3)生:48是24 4 8 乘第二因数个位上 2 4 2得到 2 8 8 师:48是怎么计算出来? 生:24是24乘第二教师指第二层积:24是谁和个因数十位上1得谁相乘算出来?为什么不和到,表示24个十,48对齐啊?这里24实际是表也就是240,所以4示多少? 要和十位对齐。 师:既然表示240,个位上0学生讨论结果:写为什么不写? 也对,不写也对。 小结:2400写上表示有240 个一, 基于“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人”这一教学观念,教师让学生借助点子图,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理解算理,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体现了学数学、做数学过程。 关于240个位上0写不写问题,这里教师有意引起学生争论,通过争论最终统一学生认识:个位0写不写都对。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修小结,达到了水到渠成效果。 给学生创设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积极动脑筋想办法,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并经历乘法计算方法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遇到新问题探究意识和能力。同时,对学生 个一,不写0表示有24个十,个位0写不写都表示240,数学上为了简洁,通常省略不写。 师:288又是怎么得来? 4.梳理算法。 教师总结学生提供思路,一种是拆数方法,另一种是竖式。拆数方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把12拆成两个数积,另一种是把12拆成两个数和。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方法,看看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师:请你进一步观察,看哪两种方法之间联系最紧密。 引导学生观察拆数方法二(把12拆成两个数和“2+10”)和竖式之间联系:竖式中第一步,相当于横式中24*2=48,就是求图中两排有多少棵树。竖式中第二步相当于横式中24*10=240,就是求图中10排有多少棵树。再次强调:这里竖式为什么写24呢?这里24实际上是多少?最后288是怎样得到?也就是横式中第三步,求出就是12排有多少棵树。 小结:正式考虑到了两种算法内在联系,又为了使计算过程清晰,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基本方法是采用竖式计算。并且随着计算学习不断深入,竖式过程清晰,便于检查优势体现会越来越明显。其实竖式计算就是这种拆数法另一种书写形式。 5.算法回顾。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对于我们涞 生算法进行适时提升,让学生体会到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生:288就是把两次经学过旧知识来解决乘得积相加得到。 问题方法重要性。 利用课件,借助点子 图,把学生不同算法 直观地呈现出来,从 而,让学生清楚地发 现不同算法之间 密切联系。通过找算 法之间练习,沟通口 算和笔算关系,帮助 学生理解笔算乘法算 理,大道算法和算理 有机结合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