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年)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7:03: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五)加强疫病防控和防灾能力建设

强化牛羊口蹄疫、布病、结核病、包虫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牧区能繁母畜暖棚、防灾饲草储备设施、南方地区防暑降温畜舍等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和自然灾害对生产造成的损失。到2020年,牧区牛羊冬春死亡率由目前的13%左右下降到7%左右,下降5个百分点。 五、区域布局 (一)肉牛区域布局

综合考虑各地区饲草料资源禀赋、生产基础、屠宰加工和区位优势等条件,肉牛生产加快发展冀鲁豫3省和东北3省,稳定发展西部8省区,兼顾发展其他地区。 1、冀鲁豫3省

冀鲁豫3省是我国肉牛主要产区,2000年以来牛肉产量占全国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该区域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约占全国总量的1/3,饲料资源基础较好,品种以鲁西牛、南阳牛等地方品种及中国西门塔尔牛、夏南牛等培育品种为代表,养殖模式以舍饲圈养为主,是我国规模化集中育肥的主要区域。该区域紧邻“京津冀”、“长三角”大城市消费市场,屠宰加工企业多、现代化程度高。主要制约因素是,能繁母牛养殖数量下降快,地方优良品种

群体规模严重萎缩,饲草料资源利用效率低。

注:由于2006年分省统计数未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做相应调整,本表2006年全国数采用未调整数据,以下表5-8相同。

冀鲁豫3省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行能繁母牛适度规模繁育。以鲁西牛、南阳牛、夏南牛和西门塔尔牛等品种为主,支持原良种场建设,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个体单产水平。加强青贮、黄贮饲料设施建设,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扶持大型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模式。推行农牧结合,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等粪污处理设施,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该区域要巩固传统优势,扭转能繁母牛存栏下滑趋势,稳步提高牛肉产量,注重提高产品品质,主要满足周边地区大中城市消费需求。争取到2015年,牛肉产量达到240万吨,到2020年,牛肉产量增加到280万吨,占全国比重36%。肉牛规模养殖比例由2011年的26.2%提高到2020年的45%。 2、西部8省区

西部8省区是我国传统的肉牛产区,2007年以来牛肉产量占全国比重一直保持在30%左右。该区品种以秦川牛、西藏牛、麦洼牦牛、青海高原牦牛等地方品种及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

三河牛、大通牦牛等培育品种为代表。肉牛养殖模式包括三种,牧区主要采取放牧、“放牧+补饲”的养殖方式,为其他地区提供架子牛,但草原普遍超载过牧,肉牛良种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半农半牧区主要采取舍饲、半舍饲的养殖方式;农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育肥发展滞后,屠宰加工水平不高。

该区域主要任务是以秦川牛、新疆褐牛、西门塔尔牛和牦牛为重点,积极发展特色肉牛产业。在牧区,以饲养能繁母牛为主,提高母牛群体比重,充分发挥架子牛繁育区作用;因地制宜开展人工种草,减少天然草原载畜量,建设饲草料储备和防灾减灾设施,稳定生产能力。在半农半牧区,充分利用农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和牧区优质饲草、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适度扩大人工种草面积,推广专业化育肥,提高生产水平。在农区,加大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提高饲草料利用率,承接牧区架子牛育肥,培育发展屠宰加工企业。

该区域要重点提高牛肉自给能力,满足本区域居民消费需求。到2015年,牛肉产量达200万吨。到2020年,牛肉产量达215万吨,占全国的27%。肉牛规模养殖比例由2011年的16.2%提高到2020年的25%。 3、东北3省

2007年以来,东北3省牛肉产量占全国的20%左右,区域

内饲草料资源丰富,品种以延边牛、复州牛等地方品种及中国西门塔尔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培育品种为代表,规模养殖程度较高,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比较健全,肉牛改良起步较早,成效显著。主要制约因素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秸秆等饲草料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饲养技术水平落后,能繁母牛饲养量逐年下降。 该地区主要任务是发挥粮食主产区玉米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主导品种选育和改良,发展集约化养殖,全面推广秸秆青贮、专业化育肥等技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创建。肉牛生产以满足当地居民消费需求为主,适当兼顾周边大城市消费。到2015年,牛肉产量达145万吨,到2020年,牛肉产量达170万吨,占全国比重22%。肉牛规模养殖比例由2011年的38.5%提高到2020年的55%。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区域,其他地区牛肉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方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重庆、贵州等省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20%左右。今后要加快草地改良,充分开发利用草山草坡资源,加强品种保护和利用,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肉牛生产以满足当地居民消费需求为主。 (二)肉羊区域布局

综合考虑各地区饲草料资源禀赋、生产基础、屠宰加工和区位优势等条件,肉羊生产巩固发展西部8省区,加快发展冀鲁豫

3省,适当兼顾其他地区。 1、西部8省区

西部8省区是我国羊肉的主产区,也是全国羊肉主销区,除新疆外,其他7个省区均是羊肉净调出省份。品种以蒙古羊、藏羊、哈萨克羊、滩羊等地方品种为主。在牧区,以自然放牧、养殖母羊为主,输出架子羊;在半农半牧区,养殖方式由放牧向圈养舍饲转变;在农区,由散养向集中饲养转变,以外购架子羊育肥为主。近年来,8省区的肉羊生产重心逐渐由牧区向农区转移,农区羊肉产量占8省区羊肉总产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52%增加到2010年的58%。主要制约因素是,基础设施较差,饲草料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常年饲草料供给不平衡,良种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较低,专业化、规模化集中育肥发展滞后,防灾抗灾能力弱。

从该区域的发展重点看,在牧区,要严格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加快地方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提高,加强棚圈等饲养设施的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人工种草,加强饲草料储备和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母羊饲养和羔羊当年出栏。在半农半牧区,要实行季节性禁牧、休牧,推广舍饲圈养、牧繁农育,提高母羊繁殖性能和育肥羊单产水平。在农区,要加快新品种培育和养殖方式转变,推广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精饲料补饲增产等配套技术,推行规模化、标准化育肥,提高出栏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

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年)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mlj88q9e52wkqq4m2kk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