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增大,因此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不成正比;【评估与交流】根据(2)的分析,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
19.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不点燃 像 (3)不能 【分析论证】(1)相等 (2)相等 (3)虚 【交流与反思】A1
20. ① ③ 【解析】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白屏位置从上到下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可见光,它们在②区域;红光之外的①区域是红外线,生活中可以利用红外线来实现遥控;紫光之外的③区域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从而可以识别钞票真伪.
21. AO 30° 【解析】光线射到空气和水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当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界面的同侧.由图可以看出,AO、OC与PQ的夹角相等,因而AO、OC分别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OB为折射光线,根据OB所处的位置分析可知,AO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PQ为法线,RS为界面,∠AOP为入射角,∠COP反射角,∠BOQ为折射角,∠AOP=90°-60°=30°;
∠COP=∠AOP=30°.
22. C 【解析】由图可知,影像甲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早上太阳高度低,所形成的影子较长,过十多分钟后,太阳升高,这时形成的影子比早上短;影像乙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建筑物通过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变,所以过十多分钟后,所成像的大小不变.综上所述,甲影像的大小发生变化,而乙影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C正确.故选C.
23. D 【解析】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A、B错误;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错误,D正确.故选D.
24. 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由于甲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乙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A错误;由于乙和丙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等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B错误;由图可知甲与乙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丙间的距离,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也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C正确,D错误.故选C.
25. C 【解析】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像是不动的,A错误;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高度应至少为铅笔高的一半,即5 cm,B错误;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和像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当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是对称平行的,C正确;若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 cm,则铅笔的像将向右移动10 cm,D错误.故选C.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建议时间:______ 分钟)
基础过关
一、填空题
1. (2018宜宾)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20 cm处的白纸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一定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 cm.
第1题图
2. (2019陕西改编)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
3. (易错)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物体可放在a、b、c、d的任一位置,则代表照相机原理的为________,代表放大镜原理的为________.(均选填“a”“b”“c”或“d”)
第3题图
4. (热点信息原创题)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采用人脸识别技术,通过识别设备的摄像头对旅客进行身份认证.旅客从购票、值机、托运、到安检、登机、座位引导等每个环节轻松便捷,可谓“一张脸”走遍机场.人脸识别设备的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当旅客走近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将________(选填“不变”“变小”或“变大”).
第4题图
5. (2019襄阳)照相机是利用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的原理来工作的;小明在游玩古隆中途中,为父母拍摄时发现武侯祠没有完全进入取景框,为了将父母和武侯祠都拍摄下来,他向后退一段距离,并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向后缩”)一点.
6. (2019长春)如图所示,烛焰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设备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第6题图
二、选择题
7. (2019宜昌)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
第7题图
A. 平面境 B. 三棱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
8. (2019昆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是凹透镜 B. 凸透镜总是成实像 C. 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的像 D.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9. (2019湘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 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 cm 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 cm B. 7 cm C. 10 cm D. 16 cm
10. (全国视野创新题推荐·2019温州)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第10题图
A. 缩小的虚像 B. 放大的虚像 C. 缩小的实像 D. 放大的实像
11. (易错·2019杭州)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 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B. 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C. 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D. 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12. (易错)下列光路图画法不正确的是( ) ...
13. (易错)(2019自贡)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第13题图
A. 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同一类透镜 B. 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14. (2018江西样卷)(不定项)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时,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了蜡烛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4题图
A. 光屏上的像与照相机成的像性质相同 B. 若只升高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C. 若只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上还会承接到清晰的像 D. 若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光屏上还会承接到清晰的像 三、实验与探究题
15.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平行光源等.
甲
乙 第15题图
【设计与进行实验】(1)小明首先让一束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 移动光屏,使其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 接着,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置于凸透镜的两侧,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寻找清晰的像,并将对应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 次数 物距 /cm 像距 /cm 像的 大小 1 2 3 4 5 6 7 8 40 35 30 25 20 15 10 5 13.3 14 15 16.7 20 30 光屏上 无像 光屏上 无像 缩小 缩小 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3) 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小明发现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 【分析论证】
(1)当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时,物距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距.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3)由第3组和第6组实验数据可知,光在折射时,______________.
【结论应用】如图乙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小明利用得到的规律正确判断出这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则应向________移动凸透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