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分)D
16.(1分)放在第③、第④段之间。
(2分)本段内容论述了读书需要在精思中寻感悟。
(3分)第③段论述的是读书需要精品,第④段论述的是读书在精用中求实践。本段精思放在精品与精用之间,符合从品读到思考到实践的层层递进关系。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20分) 17.(2分)迷津
18.(各2分)着急 惬意 19.(4分)A
20.(2分)对孩子充满关爱、牵挂之情。在第⑦段,“嘱我找个伴”,为我准备路上的食物等,体现出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担心。在第④段,母亲在村口等我们,说明母亲对只身在外的孩子的牵肠挂肚。
(2分)开明,给孩子闯荡的机会。在第⑦段中,母亲没有阻拦,第?段中母亲见到我们第一句就问“还去看大石桥不”, 说明母亲希望孩子得到历练,能够在历练中成长。
21.(6分)结构上,呼应标题,交代“那年”的具体时间。
内容上,“十三岁”表明文章叙述的是童年的故事,突出了青春年少对闯
荡历练的渴望;“心里话”没有说出口,与前文第⑥段“我要去大石桥”形成呼应,表现出我们历练过后变得成熟。
三、综合运用(12分)
22.(1)沪剧,是上海特有的地方戏剧种,保存着上海城市的文化特征。(2分) (2)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具有浓郁时代气息。(2分) 23.A(4分) D(2分)
23.沪剧的传承意义(2分)、处理好兴趣爱好与中考的关系(2分)
四、写作(60分)
25.(60分)参考中考评分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