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网掩码概念及子网划分规则
一、子网掩码概述 1.子网掩码的概念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远程网上。
2.确定子网掩码数
用于子网掩码的位数决定于可能的子网数目和每个子网的主机数目。在定义子网掩码前,必须弄清楚本来使用的子网数和主机数目。
定义子网掩码的步骤为:
A、确定哪些组地址归我们使用。比如我们申请到的网络号为“210.73.a.b”,该网络地址为c类IP地址,网络标识为“210.73”,主机标识为“a.b”。
B、根据我们现在所需的子网数以及将来可能扩充到的子网数,用宿主机的一些位来定义子网掩码。比如我们现在需要12个子网,将来可能需要16个。
用第三个字节的前四位确定子网掩码。前四位都置为“1”,即第三个字节为“1100”,这个数我们暂且称作新的二进制子网掩码。
C、把对应初始网络的各个位都置为“1”,即前两个字节都置为“1”,第四个字节都置为“0”,则子网掩码的间断二进制形式为:
“1111.1111.1100.0000”
D、把这个数转化为间断十进制形式为: “255.255.240.0”
这个数为该网络的子网掩码。 3.IP掩码的标注 A、无子网的标注法
1 / 9
对无子网的IP地址,可写成主机号为0的掩码。如IP地址210.73.140.5,掩码为255.255.255.0,也可以缺省掩码,只写IP地址。
B、有子网的标注法
有子网时,一定要二者配对出现。以C类地址为例。
1.IP地址中的前3个字节表示网络号,后一个字节既表明子网号,又说明主机号,还说明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一个网段。如果属于同一网络区间,这两个地址间的信息交换就不通过路由器。如果不属同一网络区间,也就是子网号不同,两个地址的信息交换就要通过路由器进行。例如:
对于IP地址为210.73.140.5的主机来说,其主机标识为0001,对于IP地址为210.73.140.16的主机来说它的主机标识为000100,以上两个主机标识的前面三位全是000,说明这两个IP地址在同一个网络区域中,这两台主机在交换信息时不需要通过路由器进行10.73.60.1的主机标识为00001,210.73.60.252的主机标识为11100,这两个主机标识的前面三位000与011不同,说明二者在不同的网络区域,要交换信息需要通过路由器。其子网上主机号各为1和252。
2.掩码的功用是说明有子网和有几个子网,但子网数只能表示为一个范围,不能确切讲具体几个子网,掩码不说明具体子网号,有子网的掩码格式(对C类地址)。
二、子网掩码的用处之一
便于网络设备尽快地区分本网段地址和非本网段的地址。 主机A与主机B交互信息。 主机A:
IP地址:202.183.58.1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路由地址:202.183.58.1 主机B:
2 / 9
IP地址:202.183.56.5 子网掩码:255.255.255.0 路由地址:202.183.56.1
路由器从端口202.183.58.1接收到主机A发往主机B的IP数据报文后, (1)首先用端口地址202.183.58.1与子网掩码地址255.255.255.0进行“逻辑与”,得到端口网段地址:202.183.58.0,
(2)然后将目的地址202.183.56.5与子网掩码地址255.255.255.0进行“逻辑与”,得202.183.56.0,
(3)将结果202.183.56.0与端口网段地址202.183.58.0比较,如果相同,则认为是本网段的,不予转发。如果不相同,则将该IP报文转发到端口
202.183.56.1所对应的网段。 三、子网掩码的用处之二
将子网进一步划分,缩小子网地址空间。将一个网段划分多个子网段,便于网络管理。学校校园网信息中心可以将202.183.56.0(C类地址)分配给两个系,每个系约有120
台计算机,则可以将子网掩码地址定义为:255.255.255.128 这样将原来的一个网段分成两个独立的子网段,便于网络管理。 系1的地址范围:202.183.56.1—202.183.56.126 子网地址:0111 0xxxx
系2的地址范围:202.183.56.129—202.183.56.254 子网地址:0111 1xxxx 四、子网掩码的算法
3 / 9
(一)、利用子网数来计算
在求子网掩码之前必须先搞清楚要划分的子网数目,以及每个子网内的所需主机数目。
1)将子网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 2)取得该二进制的位数,为N
3)取得该IP地址的类子网掩码,将其主机地址部分的的前N位置1即得出该IP地址划分子网的子网掩码。
如欲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27个子网: 1)27=11011
2)该二进制为五位数,N = 5
3)将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前5位置1,得到 255.255.248.0
即为划分成27个子网的B类IP地址168.195.0.0的子网掩码。 (二)、利用主机数来计算 1)将主机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
2)如果主机数小于或等于254(注意去掉保留的两个IP地址),则取得该主机的二进制位数,为N,这里肯定N<8。如果大于254,则N>8,这就是说主机地址将占据不止8位。
3)使用255.255.255.255来将该类IP地址的主机地址位数全部置1,然后从后向前的将N位全部置为0,即为子网掩码值。
如欲将B(c)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若干子网,每个子网内有主机700台
(17):
4 / 9
1) 700=101100
2)该二进制为十位数,N = 10 (1001)
3)将该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全部置1,得到 255.255.255.255
然后再从后向前将后10位置0,即为: 1111.1111.11100.0000
即255.255.252.0。这就是该欲划分成主机为700台的B类IP地址 168.195.0.0的子网掩码。 五、子网的计算
在思科网络技术学院CCNA教学和考试当中,不少同学在进行IP地址规划时总是很头疼子网和掩码的计算。现在给大家一个小窍门,可以顺利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一个CCNA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一个主机的IP地址是
202.112.14.137,掩码是255.255.255.224,要求计算这个主机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常规办法是把这个主机地址和子网掩码都换算成二进制数,两者进行逻辑与运算后即可得到网络地址。其实大家只要仔细想想,可以得到另一个方法:
255.255.255.224的掩码所容纳的IP地址有256-224=32个(包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那么具有这种掩码的网络地址一定是32的倍数。而网络地址是子网IP地址的开始,广播地址是结束,可使用的主机地址在这个范围内,因此略小于137而又是32的倍数的只有128,所以得出网络地址是202.112.14.128。
5 /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