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 热处理工艺
(一)填空题
1. 淬火钢低温回火后的组织主要是 组织是 ;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及高的 的零件。 5.淬火钢低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和
;中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中温回火后的
,用于要求足够高的 ,其目的是使钢具有高的
,一般用于高 ,用于要求足够高的
的
结构件;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及高的
的零件。
5 根据铁碳相图,碳钢进行完全退火的正常加热温度范围是 它仅用于 钢。 6 钢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 ,它主要适于 7 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为 析和过共析钢则为 ℃。
钢。
;对共
8 把两个 45 钢的退火态小试样分别加热到 Acl ~Ac3 之间和
Ac3 以上温度快速水冷, 所得组织前者为 ; 后者为 。 9 把加热到 Accm 以上温度后缓冷下来的 T10 钢小试样重新 加热到 Acl 以下温度,然后快速水冷,所得到的组织为 加 。 10 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 强度与硬度越 。 12.碳钢高温回火的温度一般为 高温回火主要适于 类零件。
;回火温度越高,钢的 ,回火组织为
,
13.淬火钢在 (250 ~400) ℃回火后产生的脆性通常称为 或 或 。
14 作为淬火介质,食盐水溶液( NaCl)浓度为 15.淬火内应力主要包括 和 两种。 16.淬火时,钢件中的内应力超过钢的 强度时,便会引起
钢件的变形;超过钢的 强度时,钢件便会发生裂
..
..
纹。
17.热应力的 大小主要与 冷却速度 造成 零件截面上 的
有关,冷却速度 ,截面温差 ,产生的热 应力愈大。 19.为便利切削加工,不同钢材宜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
w(C)<0 .5%的碳钢宜采用 , w(C)超过共 析成分的碳钢宜采用 ,w (C) =在 0.5%至共析成 分之间的碳钢宜采用 。 20.常见淬火缺陷有 21.感应加热是利用 热的—种加热方法。
、 、 和 原理,使工件表面产生
等。 而加 和
25.目前生产中用得较多的可控气氛渗碳法有 两种。 (二)判断题
1.回火索氏体和过冷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索氏体,两者只
是形成 过程不 同,但 组织形 态和 性能则 是相同 的。 ( × ) 2. 硬度试验操作既简便,又迅速,不需要制备专门试样,
也不会破坏零件,根据测得的度值还能估计近似的强度 值,因而是热处理工人最常用的一种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 √ ) 5.当把亚共析钢加热到 Ac1 和 Ac3 之间的温度时,将获得
由铁素体与奥氏体构成的两组织,在平衡条件下,其中 奥氏体的 w(C) 总是大于钢的 w(C)。 ( √ ) 7.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 的组织与性能。 ( × ) 8.淬火理想的冷却速度应该是在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曲线)的“鼻部”温度时要快冷,
以避免奥氏体分解,则其余温度不必快冷,以减少淬火 内应力引起的变形或开裂。 ( × )
9.高碳钢淬火时,将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但由于奥氏体
向马氏体转变的终止温度在 0℃以下, 故淬火后钢中保留
(即 C
..
..
有少量残余奥氏体。 ( × )
)
10.完全退火使钢的组织完全重结晶,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
组织,亚共析钢,过共析钢都采用此工艺。 ( × 11 低碳钢为了改善组织结构和机械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 常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艺 ( √ ) 12.钢在临界温度以上加热过高,使钢晶粒粗化,降低钢的 机械性能,只有通过正火或退火来纠正这种钢的过热现 象;若钢产生过烧,就只能成废品了。 (× ) 13.淬火、低温回火后能保证钢件有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强 度、并有很好韧性,它常用于处理各类弹簧。 (× 14.一般碳钢件停锻后在空气中冷却,相当于回火处理。 ( × )
15.经加工硬化了的金属材料,为了基本恢复材料的原有性 能,常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
( √ )
16.某些重要的精密的钢制零件,在精加工前,预先要进行 调质处理。 (√ ) 17.低碳钢的硬度低,可以用淬火方法显著地提高其硬度。 (× )
因为低碳钢直接淬火后硬度起不来,大多用渗碳炉渗后 捉高表面碳浓度然后再淬火才能提高硬度!
18.45 钢在水和油中冷却时,其临界淬透直径分别用
和 D0 油表示,它们的关系是 D0 水>D0
油
)
D 0
水
。 (√ )
(三)选择题 1. 钢经调质处理后所获得的组织是 。
A.淬火马氏体 B.回火索氏体 C 回火屈氏体 D 索氏体 2.淬火钢产生时效硬化的原因是 。
A.在室温或小于 100℃的温度下,碳原子向晶格中的
缺陷偏聚从而使该处碳浓度升高,使马氏体的晶格 畸变加大的结果。
B.时效时析出高硬度碳化物的结果
C 时效时由于残余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结果
..
..
D.时效时由于残余奥氏体向贝氏体转变的结果 3. 扩散退火的目的是 。
A.消除冷塑性变形后产生的加工硬化 B.降低硬 度以利切削加工
C 消除或改善晶内偏析 降低内应力
D.消除或
7.为消除碳素工具钢中的网状渗碳体而进行正火,其加热 温度 是 A.Accm + (30~50) ℃ B.Accm - (30~50) ℃
C.Ac1+ (30~50) ℃
D.Ac1-(30~50) ℃
8.钢锭中的疏松可以通过 得到改善。
A.完全退火 B.足够变形量的锻轧 C 扩散退火 D.正火
9.过共析钢加热到 Ac1 一 Accm 之间时,则
A.奥氏体的 w(C) 小于钢的 w(C) B 奥氏体的 w (C) 大于钢的 w(C) C 奥氏体的 w(C)等于钢的 w(C) D.无法判断两 者 w (C) 的关系
10.钢丝在冷拉过程中必须经 退火。
A 扩散退火 B 去应力退火 C 再结晶退火 D.重结晶退火 11.工件焊接后应进行 。
A .重结晶退火 B.去应力退火 C 再结晶退火 D.扩散退火
去应力退火应用于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及机械加工件的残 余内应力
12.为消除钢锭的偏析应进行 退火。
A 去应力退火 B.再结晶退火 C 重结晶退火 D.扩散退火
13.若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淬入温度在 Ms 点附近的冷却介
质中,稍加保温后取出空冷,以完成马氏体转变,这种 冷却方法称为——;将工件淬入高于 Ms 点的热浴中,
..
..
经一定时间保温,使奥氏体进行下贝氏体转变后取出空 冷,这种淬火冷却方法称为 .
A .等温淬火,分级淬火
火
C 单液淬火,分级淬火
火
14.退火碳钢随 w(C) 增加,其室温相组成的变化是
A .Fe3C 量不断增加 B.Fe3C 量不断减少
C Fe3C 量不变化 D.Fe3C 量先减少后增加 16.通常出砂后的铸铁件需要经过 热处理。
A 完全退火 B.去应力退火 C 球化退火
D 正火
17.铸钢件因成分不均匀,影响其性能,这时可进行
A .扩散退火 B 完全退火 C 不完全退火
D 去应力退火
18.正火 T8 钢与完全退火 T8 钢相比
A .前者珠光体更细密,故 σb 要低些 B.前者珠光体更细密,故 σb 要高些 C 前者珠光体更粗大,故 σb 要低些 D.前者珠光体更粗大,故 σb 要高些
19.退火态亚共析钢,随 W(C) 增加
A .HB 、σb 减小, δ、αk 增加 B.HB 、
σb 减小, δ、αk 减小 C.HB 、σb 增加, δ、αk 增加 D.HB 、 σb 增加, δ、αk 减小
20.某钢的淬透性为 J45/15,其含义是 。
A 15 钢的硬度为 40HRC B.40 钢的硬度
为 15HRC
C 该钢离试样末端 15mm 处硬度为 40HRC , D 该钢离试样末端 40mm 处硬度为 15HRC
21.把 W(C) 相同的两个过共析碳钢试样分别加热到 A 区和
A+Fe3C 区后快速淬火,则前者的淬火组织与后者相 比 。
D.分级淬火,等温淬 B 双液淬火,等温淬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