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统计学期末以及考研复习知识点(内容详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6:15: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统计学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1、今天,“统计”一词有三种含义:

⒈统计工作: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活动。 ⒉统计数据:统计工作的成果。

⒊统计学:指导统计工作的理论。如数理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等。

统计三个含义的关系十分密切:统计工作与统计数据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2、第一部统计学著作是英国人威廉·配第(1623—1687)的《政治算术》(1690)一书。

3、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4、统计工作全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环节: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5.统计的基本方法

大量观察法、 综合分析法(整理、分析)、 归纳推断法(分析) 6、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

区别:首先,数学研究抽象的数,统计学则研究具体事物的数量;其次,数学使用纯粹的演绎方法,而统计学则使用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逻辑方法。

(二)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凡涉及处理实质性数据的学科都要以统计方法为工具。可以说,统计学是其他学科的工具。

第二章 调查与整理

1、目前,数据的计量尺度由粗略(低级)到精确(高级)分为四个层次,即列名尺度、顺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1.列名尺度: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例如,人按性别分为男、女,……。该尺度的数据不能比较大小、优劣。

2.顺序尺度:对事物之间等级差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例如,考试成绩可分为优、良、中、……。该尺度的数据能比较优劣,不能进行数学运算。

3.定距尺度:对事物之间等级差或顺序差别较精确地定量测度。如考试成绩的 95 分、86 分、……;天气温度的 50C、00C、-50C、……。该尺度的“0”表示一个水平。该尺度的数据能进行加、减运算。

4.定比尺度:用来表明数值中存在绝对零点状况下数量特征的描述尺度。例如,企业利润、产品数量等。该尺度的“0”表示“没 有”或“不存在”。该尺度的数据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数据的类型

1.定性数据。也称品质数据,由列名尺度或顺序尺度计量形成,说明事物品质特征,通常用文字描述。

2.定量数据。也称数量数据,由定距尺度或定比尺度计量形成,说明现象的数量特征,用数值表示。

3、统计指标构成要素:①指标名称;②计量单位;③计算方法;④

空间限制;⑤时间限制;⑥指标数值。

4、统计指标的特点:①数量性。②综合性。③具体性。 5、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标志按其在总体内是否有变异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6、标志与指标的区别:①标志是说明单位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的。

②标志有不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7、统计指标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8、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

量,简称为单位总量(N)和标志总量(ΣXi)。

9、总量指标按其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量指标、劳动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

10、统计调查方式。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

查。

11、调查方案设计。⑴调查目的;⑵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⑶调查项目

和调查表;⑷调查方法;⑸调查时间;⑹调查组织与实施。 12、分组原则:①“相斥”原则;②“穷尽”原则。

13、分组作用:①划分现象的类型;②反映总体的结构;③表明现象

之间的依存关系。

14、确定实际组限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同组同质原则”;二是“上

组限不在内原则”。

15、确定组距的原则有4个:①质别原则(不同质数据分在不同组内);

②特征原则(准确显示同质数据的分布特征);③便利原则(为后续工作提供方便);④大量原则(所分的每一组都是一个小总体,因而每组应有若干个数据)。综合考虑这4个原则,确定组距为 5件。每组起点数值的个位定为 0或 5。

第三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1、极差也称全距,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极差计算简单,易于理解。实践中,常用于工业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2.统计表的形式。统计表由标题、横行、纵栏和统计数字四部分组成。

3.统计表的种类。统计表按主词的分组情况可分为三种: ⑴简单表:主词不分组的统计表。⑵分组表:主词进行简单分组的统计表。⑶复合表:主词进行复合分组的统计表。例如

第四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⒈ 古典定义:某一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该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m与基本空间中基本事件总数 n 的比值。(客观存在) ⒉ 统计定义: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m次,随着试验次数n的增大,事件A发生的频率 m/n 围绕某一常数p上下波动的幅度愈来愈小,且逐步趋于稳定,则称p为事件A的概率。(多次试验)

⒊ 主观定义:人们根据经验和所掌握的有关信息,对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大小给出的估计值。(调查研究)

4、随机变量的概念。描述随机现象某一侧面的变量。 5、随机变量的特点。①取值的随机性;②取值的规律性。 6、大数定律是阐述大量随机变量的平均结果具有稳定性的一系列定律的总称。本节只介绍两个最常用的大数定律。

⒈独立同分布大数定律 该定律表明,当n足够大时,独立同分布的一系列随机变量的均值接近(依概率收敛于)数学期望,即平均数具有稳定性。

⒉贝努力大数定律 该定律表明,当n足够大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接近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即频率具有稳定性。

第五章 抽样与抽样估计

⒈ 全集总体。也叫母体,简称为总体,是指所要认识对象全部单位的集合体,它是由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的。 ⒉ 抽样框:包括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框架。

抽样框的形式:①名单抽样框:可供抽取的所有总体单位的名录一览表,如企业名单等;②区域抽样框:按地理位置将总体范围划分为若干小区域,以小区域为抽样单位;③时间表抽样框:把总体的时间过程分为若干个小的时间单位作为抽样单位,如对流水线上24小时内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抽查时,以10分钟为一个抽样单位。

3、总体与抽样框的关系:①一致型 ②包容型

4、抽样调查误差包括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统计学期末以及考研复习知识点(内容详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mxlh16rzm1wxgu8k8be9y6ym8c7oz00mp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