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
组织者 记录人
研修主题 主持人 参与教师 研修时间及地点 活动过程记录 新学期工作安排 数学组老师 (一) 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 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积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鼓老师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教务主任安排布置本期校本研修工作 1、教研文化建设。 2、小黑板工程,教师用书工程。 3、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展示活动安排。 活动小结 参加上课的教师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教 学效果良好,教学任务完成出色。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
组织者 记录人 研修主题 主持人 参与教师 研修时间及地点 活动过程记录 为深入落实新课程精神,全面推进课题研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的 示范引领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搭建“潜心开展教材研究,精心 组织课堂教学,静心进行教学反思”的平台。 (1)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难易程度的把握。 (2)教材中习题的精选精练与层次性的处理。 (3)如何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学习小组,使各小组学生在纪律、成绩等方面都 比较均匀。 (4)课堂中建立怎样的评价机制,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5)如何培养学生善于合作、认真倾听、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上好优质课 数学组老师 活动小结 参加上课的教师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教 学效果良好,教学任务完成出色,而且形式活泼,内涵深刻,这些课都较好 地体现了师生、生生、生境等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升华,这对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主课题研 究的深入进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
组织者 记录人
研修主题 主持人 参与教师 研修时间及地点 活动过程记录 浅谈如何提高毕业班数学复习课效率 数学组老师 如何上好复习课?六年级下册教材有50%的内容都是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有关 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怎样用好教材?怎么样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以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早已成为毕业班老师的热门讨论话题,也是大部 分毕业班老师的头痛问题。 复习课既要让优生“吃得饱”,也要让中下生“吃得消”。 活动小结 俗话说,教无定法。不同类型的复习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我们应根 据课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上好复习 课,有赖于老师们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复习课 的教学质量,以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
组织者 记录人
研修主题 主持人 参与教师 研修时间及地点 活动过程记录 期中普查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进的措施 数学组老师 从本次期中普查来看,各班平均分数均能达到90分以上,老师们会认为学生 知识掌握不错,教学中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仔细分析,发现还存在不少 问题。我们需要找出具体存在的问题,如:扩大比例尺错写成缩小比例尺, 带字母的计算,解决问题中的单位互化等等。而后制定今后改进的措施,对症 下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今后改进的措施: (1) 充分利用午间和放学后对后进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补缺 补漏。 (2) 关爱后进学生,激励后进生“想学”的愿望。 (3) 在复习阶段要适当降低复习起点,分散难点,让后进生有机 会讲述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他们感到“能学”。 (4) 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协助,对后进生有点滴的进步要 及时的表扬,并联系家长,共同耐心细致地做好转化工作。 活动小结 参加上课的教师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教 学效果良好,教学任务完成出色,而且形式活泼,内涵深刻,这些课都较好 地体现了师生、生生、生境等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升华,这对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主课题研 究的深入进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
组织者 记录人 研修主题 主持人 参与教师 研修时间及地点 活动过程记录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数学组老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误区: 一、语文课轻了“语”; 二、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三、空洞的热闹; 四、课堂教学的虚化。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使有效学习、有效对话的研究与学习十分必要。 少一点权威,多一些尊重,在平等中对话。对于教师而言,真正有利于双方 发展的关系,既应是朋友,更应是严师。常言道:“无规矩,难以成方圆”, 学生需要被理解被尊重,也需要被管束被要求,宽而有限度,严而不苛刻。 活动小结 少一点预设,多一些生成,在创造中对话。课堂教学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 的僵化程序,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预设中生成,在创造中对话,在 对话中发展。教师必须根据交流中的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即兴设计,随时 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这只球,或回应,或反击,或再击、组织、参与、引 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