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三化学下学期等级考二模试卷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11:57: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等级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ETH天文研究所报告,组成太阳的气体中存在Ne和Ne,关于Ne和Ne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e和Ne互为同位素 C. Ne和Ne的质量数相同 【答案】A 【解析】

两种核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所以互为同位素。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属于同分异构体,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2.金属的冶炼一般用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选用冶炼方法的依据主要是 A. 金属在自然界里存在的形式 C. 金属阳离子得电子的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不同的金属常用不同的冶炼方法,主要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选择冶炼方法;

金属冶炼是金属阳离子得电子的过程,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阳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弱,冶炼越难,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冶炼方法,金属的冶炼方法是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确定,即根据金属阳离子得电子的能力确定,与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多少、熔点高低以及存在形式没有太大的关系,故C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如K、Ca、Na、Mg和Al等用电解法,较活泼金属如Fe等用热还原法,不活泼金属如Hg、Ag等用热分解法冶炼。 3.主链上含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 A. 2种 【答案】A 【解析】

B. 3种

C. 4种

D. 5种

B. 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D. 金属熔点的高低

20

22

20

22

20

22

20

22

B. Ne和Ne互为同分异构体 D. Ne和Ne的中子数相同

20

22

2022

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主链是5个碳原子,则乙基只能放在中间的碳原子上。因此甲基的位置只有两种情况,即和乙基相邻或相对,答案选A。

4.三氯化氮(NCl3)的分子结构类似于NH3,具有三角锥型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N—Cl键是极性键 C. 氨气是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则分子中N—Cl键是极性(共价)键,A项错误;

B. 三氯化氮(NCl3)中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与3个Cl原子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还有1个孤电子对,具有三角锥型结构,所以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不为0,为极性分子,B项正确; C.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氨气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为电解质,C项错误; D. Al(OH)3易溶于强酸强碱,难溶于弱酸弱碱,氨水的溶质一水合氨为弱碱,D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C项为易错点,掌握电解质的判断方法是解此题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判断给出的物质是不是电解质要先判断该物质属不属于化合物,若为化合物,再进一步判断该物质在特定条件(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进而做出最终判断;若是单质或者混合物,则一定不属于电解质。值得注意的是,常见的非电解质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以及蔗糖和酒精等,常见的电解质为酸、碱、盐和或活泼金属氧化物等,学生需要理解并谨记。 5.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B. 便于分馏 C. 提高汽油的质量 D. 获得断链不饱和气态烃 【答案】A 【解析】

【详解】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故A项正确, 答案选A。

B. NCl3分子为极性分子 D. Al(OH)3难溶于氨水

6.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B. 甲烧杯中的电流与阳离子流向均为Zn→Cu 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 两烧杯在相同时间内转移电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总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乙装置中只是锌片与稀硫酸间发生了置换反应:Zn+H2SO4=ZnSO4+H2↑,以此进行分析。

A、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所以甲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甲烧杯中的电流流向均为Cu→Zn,故B错误;

C、甲中铜片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乙中锌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两烧杯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均减小,因此pH均增大,故C正确.

D、甲装置形成了原电池,反应速率会加快,因此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转移的电子数要多,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点评:题考查了置换反应和原电池的有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的工作原理。

7.下列叙述中描述的物质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 A. 易失去电子的物质

B. 第三周期中,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 C. 单质具有金属光泽的元素

D.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

+

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三化学下学期等级考二模试卷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n0vy37kfl77xpo5846y5ap1c1kzfj00qb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