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必修三第一单元2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7:00: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

儒家思想》导学案

编写人:杨 芳

审核人:蒋向东

编写时间:2014.4.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整合】

要点一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相同点 不同点 范围 主张 目的 程朱理学 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规范人们的行为 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理,理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先物后,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一种主观点 唯心主义观点 格物致物 致良知、知行合一 陆王心学 地位影响 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世界观 认识论 要点二 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1. 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2. 评价

(1)积极

①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②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局限: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要点三 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差异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封建统治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政治条件 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农耕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1)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1)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具有民主色彩 内容 (2)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2)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1

影响 本质

(1)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的冲击 (2)但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薄弱,批判思想未打破传统儒学 (1)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3)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的作用 资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思想 【指点迷津】

第一 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1)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2)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3)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4)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精神,对中国文化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5)义利观: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第二 什么叫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就是花工夫,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进而认识人伦世故、道德文章,以明道德之善。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第三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1)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阶级因素:工商业者阶层队伍的壮大。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进步思想家要求摆脱思想束缚。 (4)政治因素: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第四 为什么我国明清时期的早期民主思想没能推动实现社会转型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 (2)政治: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政治基础。

(3)思想文化: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导致缺乏相应的思想文化基础。

(4)群众基础:人们深受传统思想影响,难以接受新思想。

【经典试题】

1.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

2.“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3.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5.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6.“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8.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9.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家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0.“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11.“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12.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3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13.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14.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15.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4

必修三第一单元2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n8jw7s96u5a66i6tl0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