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5:06: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了很多资料,并在玻璃皿中培养了许多未知病原物,然后分离出病原物,做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菌形态,然后判断是属于那个门哪个科。我们还进行了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分离土壤微生物。在实践中,我们不仅学到了植物病害方面的知识,还增强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篇五: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

植物病理学实地参观实习报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实习地点:郫县种植示范基地,仁寿县种植示范基地

二、实习目的:学习实地认识各种植物病害,将课本知识用于实际,实践教学

三、实习中认识的病害及病原物介绍:

1.豇豆锈病

症状:本病多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茎和豆荚也发生。叶

片初生黄白色的斑点,稍隆起,后逐渐扩大,呈黄褐色疱斑(夏

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黄)褐色粉末状物(夏孢子)。夏

孢子堆多发生在叶片背面,严重时也发生在叶面上。后期在夏

孢子堆或病叶其他部位上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有时在叶片正

面及茎、荚上产生黄色小斑点(性孢子器)。

病原: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 barclay)

2.南瓜白粉病 症状: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片背面产生白

色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白粉状霉斑,逐

渐多个粉斑连接成整张叶片。发病叶片的细胞和组织被侵

染后并不死亡,抹去病斑上的粉层,叶片表现为褪绿或变

黄,发病后期病斑呈灰色或灰褐色,上有黑色的小粒点(即

为病菌的闭囊壳),发病末期病叶组织变为黄褐色而枯死。

病原:单丝壳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和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侵染引起

3.番茄晚疫病 症状:幼苗、成株期均可发病,危害叶、茎、果,但以

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幼苗感病时出现暗绿色水浸

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使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而腐

烂折倒,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霉层。成株期叶

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

形成暗绿色水浸状

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病菌孢子囊及孢囊梗),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裂。茎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变黑褐色而腐烂,易引起主茎病部以上枝叶萎蔫。青果染病,病斑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较硬,病斑表面粗糙,边缘呈明显的云纹状。湿度大时长出白霉,迅速腐烂。 病原: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 侵染引起

4.水稻白叶枯病 症状:秧苗在低温下不显症状,高温下秧苗病斑短条状,

小而狭,扩展后叶片很快枯黄凋萎;⑴叶缘型:是一种慢

性症状,先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发现暗缘色水渍状短

线病斑,最后粳稻上的病斑变灰白色,籼稻上为橙黄色或

黄褐色,病健明显。⑵青枯型:是一种急性症状。植株病

感后,尤其是茎基部或根部受伤而感病,叶片呈现失水青

枯,没有明显的病斑边缘,往往是全叶青枯;病部青灰色

或绿色,叶片边缘略有皱缩或卷曲。

病原:xanthomonas oryzae水稻黄单胞菌

5.水稻纹枯病 病症:叶鞘染病 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

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

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

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

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

染病 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 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 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病原: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瓜亡革菌

6.水稻稻瘟病 病症: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

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

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

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

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

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

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

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

褐点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节温: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 病原:ph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称灰梨孢

7.大豆霜霉病 病症:病苗子叶无症,第一对真叶从基部开始出现褪

绿斑块,沿主脉及支脉蔓延,直至全叶褪绿。以后全株各

叶片均出现症状。

花期前后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灰

色霉层,最后病叶变黄转褐而枯死。叶片受再侵染时,形

成褪绿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小点,背面产生霉层。受害

重的叶片干枯,早期脱落。

病原:东北霜霉(peronospora man-schurica(naum.) syd.)

8.玉米茎基腐病 病症:发病初期,植株的叶片突起,出现青灰色干枯,似霜害;

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

茎基部逐渐变褐色,髓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致使整株

倒伏。发病轻的也使果穗下垂,粒重下降。首先是根系发病,局部产

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后根

变空心,根毛稀少,植株易拔起;病株叶片自上而下呈水渍状,很快

变成青灰色枯死,然后逐渐变黄;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瘪,无光泽,千粒重下降。 9.玉米黑粉病

病症:为害植株地上部的茎、叶、雌穗、雄穗、

腋芽等幼嫩组织。受害组织受病原菌刺激肿大成瘤。病瘤未成熟时,外披白色或淡红色具光泽的柔嫩组织,以后变为灰白或灰黑色,最后外膜破裂,放出黑粉即病菌厚垣孢子。病瘤形状和大小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异。计片和叶鞘上瘤大小似豆粒,不产生或很少产生黑粉。茎节、果穗上瘤大如拳头。同一植株上常多处生瘤,或同一位置数个瘤聚在一起。植株茎秆多扭曲,病株较矮小。受害早,果穗小,甚至不能结穗。该病能侵害植株任何部位,形成肿瘤,破裂后散出黑粉,别于丝黑穗病。丝黑穗病一般只侵害果穗和雄穗,并有杂乱的黑色丝状物。 病原:ustilago maydis(dc.)corda玉蜀黍黑粉菌

10.大豆花叶病 病症:由于大豆品种不同,气温高低、病毒种类以及

感病时期早晚,表现症状常有很大差异。大约有以下几

种病状类型:①黄斑型:一般与轻花叶型和皱缩花叶型

混合发生。老叶上出现不规则黄色斑块,叶不皱缩,上

部嫩叶多呈皱缩花叶状。②芽枯型:植株顶梢及侧枝芽

呈红褐色或褐色,萎缩卷曲,最后变黑色枯死,并发脆

易断,植株矮化;开花期多数花芽萎蔫不结荚。结荚期荚上生圆形或不规则褐色斑块,荚多畸形。 病原:

soybean mosaic virus大豆花叶病毒

四、实习心得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病害,对于不能肯定的植物病害,我查阅了很多资料,确定了它们的具体种类,但对于老师说的水稻锈病,我不敢苟同,我觉得应该是水稻白叶枯病。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的了解了水稻、玉米、大豆、番茄等作物的常见病害,使课本中那些石板的知识变得活跃,让我受益良多。并且回来后查阅资料,也丰富了我的课余知识;让我对其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使得记忆深刻。

搜索更多关于: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 的文档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n8y88jw4p6et861e25g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