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
未
0102 1457
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分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修辞手法
(一)拟人 作用1、描绘形象 2、色彩鲜艳 3、表意丰富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问: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2、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回答问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案: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问: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二)比喻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问:第一、二联是怎样表现夜色之美? 答案:“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问: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答案: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3、阅读孟郊的《游子吟》回答问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 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寸草心”、“三春晖”用了什么手法?说明了什么?
答: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问: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在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
答:“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三)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