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 课程教学论 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4 6:27: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行为目标”取向的一个范例。 参见教材P154。 7、在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认知教育目标中,( )的目标最注重记忆的心理过程。 A、 “知识” B、 “评价” C、 “领会” D、 “分析”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知识的目标最注重记忆的心理过程。 参见教材P156。 8、如果按照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六分法,即“反射动作”——“基本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的沟通”,课程设计人员通常应该从( )层次起撰写课程目标。 A、 “基本动作” B、 “体能” C、 “知觉能力” D、 “技巧动作”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六分法:即“反射动作”——“基本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的沟通”,课程设计人员通常应该从第三层次起撰写课程目标。 参见教材P159。 9、( )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 A、 体验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生成性目标”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 参见教材P164。

10、“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 A、 普遍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怎样制定“表现性目标”?艾斯纳给出了例证:“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 参见教材P168。

11、“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 A、 普遍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怎样制定“表现性目标”?艾斯纳给出了例证:“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 参见教材P168。 12、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是(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 A、 学习者的需要 B、 教师的需要 C、 学校的需要 D、 社会的需要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 参见教材P170。 13、从课程论发展史上看,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选择问题的是( )。 A、 杜威 B、 斯宾塞 C、 施瓦布 D、 泰勒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1859年,英国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著名命题,这可以说是课程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 参见教材P178。 14、下列关于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表述正确的是( )。 A、 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可以直接等同 B、 根据“可接受性”原则,可以对学科知识进行任意裁剪

C、 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只需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的逻辑体系的要求

D、 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关系的必要要求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课程内容的基本取向即是“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所以A错误。另一种借口所谓“可接受性”原则对学科知识进行任意裁剪,故可以判断A错误。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既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要求,又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所以可以判断D正确,C错误。 参见教材P179~180。

15、下列关于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重视技术课程

B、 90年代英国把“技术(信息技术)”正式规定为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学科之一 C、 强调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只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D、 技术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应将技术纳入到学校教育之中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在课程改革中强调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故C错误。 参见教材P184

16、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 )。 A、 被动适应论 B、 主动适应论

C、 调和论 D、 超越论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参见教材P186。

17、下列不属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典型观点的是( )。 A、 被动适应论 B、 主动适应论 C、 调和论 D、 超越论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课程论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存在如下三种典型的观点: (1)被动适应论 (2)主动适应论 (3)超越论 参见教材P186。

18、下列不属于课程选择所包含的环节的是( )。 A、 确定课程价值观 B、 确定课程实施过程 C、 确定课程选择取向 D、 确定课程内容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搜索更多关于: 1 课程教学论 答案 的文档
1 课程教学论 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n9na6gz0825ui718xfz9x6b742rz501dyj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