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教案第 节 勒得惟妙惟肖。其次,戏剧语言应有动作性,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再次,语言应力求精练,有潜台词,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和涵义,言简意核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如《陈毅市长》中陈毅的话:(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在这里?”显然含有“这么简陋,这么破旧,与你海内外知名的化学家的身份太不相宜了”的意味。最后,戏剧语言还要动听上口,浅显易懂,符合人物的不同身份。 四 、动情快速作文 戏剧,是一门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冲突的舞台艺术。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我们已经品尝生活并仍在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正在感受着社会,走近社会。如果我们把这些生活的经历、生活的体验,用文字的形式,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出来,也许就是一个成功的戏剧剧本。如果我们觉得生活经历还不够丰富,缺乏合适的戏剧创作素材,不妨先尝试将其他文体的作品改编成戏剧剧本,从中去体会戏剧创作带来的快乐吧! 参考文题: 1、以所学的课文或《语文读本》等读物中,选择一篇情节较为生动、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的作品,将其中部分内容改写成戏剧片段,字数不限。 2、编一个独幕童话剧。 提示:可选《狼和小羊》之类短篇童话进行改编。 3、自由创作:选取发生在身边的矛盾冲突(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写成话剧或电视剧,题目自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讲评使学生的习作更加完善。 2、训练学生的习作欣赏与评改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 一、交流讲评 这次写作训练要求我们大胆地尝试一下剧本编写。请同学们修改时注意以下几点: 1.改写时人物性格和有关情节是否与原作保持一致? 2.改写时是否发挥了联想和想象,丰富了人物的表现力? 3.人物语言是否富于动作性,是否富于个性化? 二、学生根据评改要求互相评改习作。
13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教案第 节 第六单元习作《月光下的遐想》
三维目标:
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2、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发挥想象、生动描述,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将人事具体化。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讲解写作知识 二、置身生活情境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齐朗诵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一下对月抒怀的情思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为触发点,吟诗赋间的例子可谓俯拾即是:“烟笼寒水月笼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迷朦而清冷的秦淮秋夜图;“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寄托了作者多么缠绵执著而又痛苦的情感,一轮寒月映衬出诗人心绪的凄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借中秋圆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感情是多么深沉??
我们沐浴着月光成长,在月光下放飞理想。孩提时代,与月亮赛跑,羡慕在广寒宫喝桂花酒的吴刚;童年时期,我们在月光下玩耍,捉迷藏,想着嫦娥与我们共舞;如今的我们一定有更多的感悟、遐思。同学们,既然如此,那何不让我们也来观察月亮,走近月亮,用心去感悟月亮呢!
三 、自我感悟升格
“遐想”类的题目有一定难度,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作前,首先要审清题意。“遐想”,《现代汉语词典》上的注释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怎样把自己感悟、遐想付诸文字,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习作呢?下面,让我们从古人的诗词,令人的文章中去感悟。
以月亮作题材的好文章,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同样面对头顶的一轮明月,李煜发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哀叹,苏轼表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达观,王昌龄借月抒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慨叹!
再欣赏一下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写月名段吧!
月亮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春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罩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影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缀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铃上奏着的名曲。
14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教案第 节 从古人的吟咏和朱自清的写月名段中,我们不难感悟到以下三点: 一是立意要深刻、独到。所谓悠远的思索,讲的就是立意的深刻周到。就是说,我们的思维不能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识上,对生活的分析,不能表面化,要深入思考事物的内涵,做到见人之所规,言人之所未言。
二是构思要精巧、独特。文章的构思精巧、独特,这样才能达到“人人心中有,别人笔下无”的效果。怎样做到构思精巧独特?
本次作文,可采用的思路大体上有:
1、联想寄托。诗人们在“月”中寄托了无限情感,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寄托思乡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兄弟之情。可就这些感情展开联想,讲述月夜发生的故事,如中秋赏月,元宵月夜等;或通过月景赞美生活,或与亲人游子联系起来,以此表达主题。
2、想象升华。关于月,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等,可以从中取材,联系现实巧编故事。
3、变换视角。 以月亮的全体视角虚构离奇故事,表达深刻主题,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文章。
三是抒情要自然、真切。写文章的目的就是抒发心中的感情,感情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在文中体现出来?
1.直抒胸臆 2.寓情于景 3.融情于事
四、动情快速作文
举头望明月,李白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静夜思》,苏轼吟出了“明月几时有” ??那一轮明月,勾起人们心中多少往事,引发人们多少遐想!就让那洒进窗口的几缕月光,托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最好能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讲评使学生的习作更加完善。 2、训练学生的习作欣赏与评改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
一、紧扣要点评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写完了,现在请你读一读自己所写的文章,是否注意了以下三点:
一是立意要深刻、独到。二是构思要精巧,独特。三是抒情要自然,真切。
评改时紧扣以下要点:
1.有无对月光下景物的描写?
2.“遐想”是否生动形象,避免思考,说理过多? 3.抒情是否自然真切?
二、学生根据评改要求互相评改习作。
15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教案第 节 第七单元习作《写一篇学习小结》
三维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小结类范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正面提出写作的注意事项和要求,让学生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实践中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学习小结的写法
2、能写出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学习小结 教学时间:2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新的一年就快来了,家家户户都在进行年末总结账;我们这学期也快结束了,大家说,要不要也来个期末总结。(生答:要)
教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写一篇学期学习小结,把你们自己在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如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大家说,好不好?(生答:好)
那么,学习小结有何特点?应该怎么写?课后附录的例文会为大家揭开真面目!
(二)整体感知
1.学生细读课后附录的“总结”例文。
2.四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两篇小结有何特点,并派代表上台发言。
要点: 中心明确。
每一段首都有一句中心句。 重点突出。
语言准确,条理清晰。 3.教师小结。 肯定学生的积极发言。
提出写小结注意的事项(多媒体幻灯片)。
(1)选材范围:可以就本学期所有学科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也可以就某一学科甚至某一学科中的某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可以是成绩,也可以是不足。
(2)写作过程(分三步骤)。 第一步:在头脑中搜索、整理。 第二步:列提纲,铸框架。
16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教案第 节 第三步:填内容,造血肉。 (3)注意事项。 注意归纳,突出重点,防止写成流水账。 语言要准确,条理要清晰。 4.学生思考自身的学习情况,也可由小组其他成员互相提醒、指出。 5.列出小结的提纲,在小组内交流。 6.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在全班交流。 (三)教师对学生的思考、讨论及交流进行肯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将小结的“框架”打造好了,这节课请大家为“框架”铸血肉、填内容,让它完美起来。 (二)上课 1.学生在列好的提纲上填充内容,并在组内交流。 2.教师巡回走动,对于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 3.每组选一篇优秀文章在班级交流,共同指正、打分、学习。 (三)教师总结 掌握了小结的写作技巧,希望大家也能对日常生活情况作一次小结,让学生和生活井井有条,健康快乐!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学期生活小结。
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