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维艰。但生性执着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庆年间(1537年),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
⑤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的全家为奴。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因为鳄鱼是没有思想的低级动物;而脖子上顶着脑袋的人,无论是贩奴买方和卖方,都是有思维的活人。韩愈为此付出了比驱鳄之举更为艰辛的努力,一扫沉积于粤东的千年恶习。韩愈早有铭言喻世:“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惫的执着精神,而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的。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韩青天”。笔者翻阅过始自远古的人文资料,一个仕途败落的文人,能不顾自我伤痛而把疾苦黎民之痛苦放于其上,并拿出全部精力为其解痛者,华夏大地唯韩文公一人也!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
⑥这里必需说明的是,这是韩愈在八个月内的政绩。不知是他的时运不济?还是唐宪宗余怒未消?也许是二者兼有之故吧,他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禁百感丛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理而说,他是个敢作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该怎么形容才准确呢,他堪称中华民族官吏史上的一个奇人,又是人文星空中的一轮皓月!
⑦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文为人之德,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据知,前国家领导人的胡耀邦,是从不到处随便题辞的,但他却在韩愈祠宇的石牌楼上,亲笔写下了“韩文公祠”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沿石阶攀登约百余米,即韩文公祠宇中的主殿,韩愈雕像之上悬挂着“百代文宗”的牌匾,两个古代侍卫模样的泥塑,站在韩愈两旁陪伴着他的英魂。沿山而上的
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和文人对他的评说,始自
宋代苏轼,一直伸延到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笔者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与我一同登山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
⑧“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
⑨我说:“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文人风骨;愿那些文以进仕者,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
5、第①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化用了唐诗人陈子昂作品《________》中的诗句。(2分)
6、第③段将韩愈与同朝代失意遭贬的文人作了比较。韩愈跟他们比,有相同点,更有不同点。
这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第⑤段引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是为了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对本文理解和评价不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
A.韩愈贬官到潮州之后,使那儿的山河统统改为韩姓,说起来似乎是个神话。 B.韩愈驱鳄,不仅把潮州百姓从迷信中解放出来,还趁势兴修水利,造福于民。 C.韩愈的诗文和政绩都说明他是一个具有超人文采的浪漫文人。 D.文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赞美了韩愈为文为官之道。 E.文章以记游为主线,生动地描绘了潮州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 F.文章不拘一格,借事抒怀,引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看法。
9、本文的标题是“以韩愈为镜”。从全文看,韩愈“镜”的作用体现在哪两个方面?请作具体说明。(5分)
答案:5、登幽州台歌(2分)
6、也曾写出悲悯自怜的诗歌赴任后便将庶民百姓的冷暖放在首位(2分,各
1分)
7、韩愈不知疲惫的执着精神(2分) 8、C E(4分)
9、提示:为文为官两个方面。 为文的成就。为官的政绩(注意语言的表
述和组织)(5分)
三、名句默写(5分,任选5空)
10、(1)蒹葭萋萋, 。 (2) ,离离山上苗。 (3)采菊东篱下,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5)阡陌交通, 。 四、诗歌(6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①,带月荷②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①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②荷:扛着。 11、这首诗就体裁而言属于 (1分) 12、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道外狭木长”象征着陶渊明仕途坎坷,官场黑暗,充满勾心斗角。 B.“带月荷锄归”描写月光朗照之下踏上归途的画面,语言平淡醇美。 C.“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两句对仗工整,音律优美。 D.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热爱劳动,辛勤耕种的生活。
13、结尾“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作品谈一谈。(3分)
诗中的“愿”指的是远离官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意对即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