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外建筑考试材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6:59: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外建筑史

1. 建筑设计概念

2. 中国三大建筑派系:京派、海派、广派 3. 隋朝建筑设计成就 4. 里坊制度(我忘了在哪啦) 5. 宋朝、辽、金、西夏的建筑设计关系 6. 元大都设计的依据 7. 礼制对建筑的影响 8. 原始时期建筑活动特点 9. 广派建筑的特点

(1—9主要考填选)(10 --13主要考简答论述)

10、秦汉建筑形成历史原因及设计成就 11、中国传统木结构的类型及特点(见课件) 12、徽派建筑、闽南建筑、嘉庚建筑 13、中外建筑设计

1、中西方建筑设计的差异及成因分析(课本P005)

建筑设计:以自然环境及地域传统为背景,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凭借清晰的逻辑思路将具体需求逐步抽象化,寻找和描绘出某一场所的形式特征,而这种形式最终又必须遵循人类生存的极具具体的本性,实现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中外建筑设计在相对封闭系统内各自沿着不同的道路前进。 1.自然地理条件——建筑材料

传统中国建筑——木料——梁柱式构架结构;

希腊古代木料建筑——(公元前若干世纪)石料建筑——垒石结构;

2.社会结构——建筑空间布局

传统中国建筑:中央集权专制(君权)——封闭群体院落,在地面平面铺开;(横向发展) 西方古代建筑:分裂割据、对峙并立——开放单体组合,向高空发展;(纵向发展) 3.文化形态与审美观念——艺术追求

传统中国建筑:人伦道德、天人合一——礼制秩序,宁静、与自然和谐统一; 西方古代建筑:宗教信仰、以人为中心——风格变化多样、形态崇高轩昂;

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 礼制对建筑的影响

一、城制等级

二、组群规划等级(建筑组成和建筑布局上的等级要求)

三、礼制性建筑(①坛、庙、宗祠;②明堂;③陵墓;④朝堂;⑤阙、华表、牌坊等为礼制性建筑的

五个类别。)

四、单体建筑(结构形式和构造做法) 五、装修.装饰色彩等级

建筑设计概念

以自然环境及地域传统为背景,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凭借清晰的逻辑思路将具体需求逐步抽象化,寻找和描绘出某一场所的形式特征,而这种形式最终又必须遵循人类生存的极具具体的本性,实现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第一篇 中国建筑史

Chapter 1 (主要选择)

一、上古时期没有真正意义的建筑设计,仅为遮风避雨的简易场所——穴居、巢居。 二、农耕时代:营造地面建筑。

上古时期建筑从深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构筑方式以土为主——以木为主; 三、巢居与穴居的发展

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巢居——干阑式建筑; 黄河流域:穴居——木骨泥墙; 四、上古时期建筑技术、艺术的成就:

1.创造了聚落、居住建筑、陶窑、祭坛等多种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为后代建筑的发展奠定最早和最基本的基础;

2.结构上,窑洞、木梁架和干阑式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基本确立以后几千年中国传统的建筑土木结构形式,特别是木梁架式样,更成为中国建筑中结构中的主流,其构造也从绑扎发展到榫卯; 3.聚落选址时注意近水、向阳、不受旱涝、易于防御,还注意区分居住区、生产区和 墓地;

4.施用于筑墙垣、坛台、屋基的夯土技术,对后代建筑影响至大。而土坯砖、木骨泥墙、烧烤地面、白灰面及室外散水等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5.审美观念亦反映到建筑中。(白灰墙、彩绘泥片等)

6.环绕向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建筑布局原则及若干基本几何形体的应用,已大量应用于或体现在聚落、祭坛和居住建筑之中。 五、夏、商、周时期的建筑活动:(商朝建筑特点着重看)

夏朝(公元前21世纪):社会制度(私有制)—从建造方式、规模制度等对居住场所进行设计。

? 夯筑技术建造宫室台榭—“茅茨土阶”构筑方式及“前堂后室”的空间布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

址);

? 规模制度:宫殿建筑群; 商朝(公元前17世纪):奴隶制发展(私有制)。

? 1.夯筑技术日趋成熟,建造宫殿和陵墓——夯土筑板法造城墙(分层夯筑后逐段上筑); ? 2.空间布局:多数单体建筑按一定条理组合——中国院落式建筑群。

周朝(公元前11世纪中期):奴隶制文明全盛时期——发展院落式建筑群、建造公园——完善建筑设计制度及文字实录记载——开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先河。

? 建筑设计特点:

1.建筑材料与技术得到提高;

? 建筑陶器(陶水管、板瓦、筒瓦)——瓦顶房屋建筑(西周宫殿遗址);

? 使用半瓦改善屋顶防水性能;

? 斗、拱的使用,简单组合——构架结构。 2.继承和发展了夏商建筑制度。

? 方形都城内按制度营造建筑群:“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

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3.民宅设计流行“一堂二内”的简易形式。

? 中央为厅堂,左右两边为寝室,房屋四周为方形墙壁…

六、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活动

社会背景:奴隶制度逐渐瓦解,封建制度开始萌芽——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手工业、商业发展。 ? 青瓦覆盖屋顶,砖、彩画、陶制栏杆和排水管等——更新建筑材料、改进建筑技术和结构,建

筑规模更宏大。

? 政治统治和生活享乐:台榭式高层建筑。 ? 《兆域图》:工程图——制图水平,先绘图设计后施工的建筑程序。

? 建筑装饰设计得到相应发展:“山节藻”、“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鲁班) ? 形成了区域规划构思理念; ? 开始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填空:中国院落式建筑开始成型是在商朝(课本P007)

小结:

1.萌芽、基础性、建筑制度渐形成。

2.奴隶制度(夏朝—春秋战国,1600余年)—宗法制度—规模大的宫殿和陵墓VS简易建筑—尖锐阶级对立;

3.夏朝(夯土筑法)沿用很长时间—宋朝(内部夯土、外部砌砖构筑城墙)——明朝中期(砖砌法); 4.建筑材料更新和瓦的发明(周朝)——夯筑技术日趋成熟;

5.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艺术特征初步形成——传统建筑结构体系及整体设计观念开始成型。 Chapter 2 秦朝时期的建筑设计

简述秦汉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及成就

秦统一中国大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1.对内:防叛变——邻近咸阳,建六国宫;

2.对外:御外敌——边疆设郡县,修缮补筑长城;

3.建筑恢宏壮丽的宫殿陵墓(阿旁宫),修筑道路——统一中国的建筑设计风格逐渐形成。 4.建筑设计的特点

(1)建筑材料:陶制砖(画像砖、铺地青砖、承重用砖)、瓦及管道——砖的发明是中国建筑设计史上重要成就之一。

(2)建筑结构:抬梁式木结构使用更成熟、水平高,尤其是大跨度梁架的设计。 (3)建筑形式:阿旁宫、骊山陵、万里长城及驰道与直道。 二、两汉时期的建筑设计

封建社会上升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木架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保存许多砖石建筑遗址。 建筑设计特点: 1.建筑材料与结构

? 砖石建筑(东汉)——砖石建造低下工程(西安长安城下水道); ? 木构和夯土技术相结合的台榭式构造方式(西汉),而后台榭高台建筑渐减少,多层阁楼大量出现——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形式,斗拱挑檐——古代木构架的抬梁式、穿斗式、

井干式基本结构形式已成型。

2.建筑的空间布局

? 庭院式的群体建筑布局基本定型,已接近后世建筑。 3.建筑设计形式

? 屋顶形式: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

? 设有卧棂栏杆、石木门;窗的纹样多样;设有顶棚、柱;

? 使用板瓦和筒瓦,瓦当(防屋檐被风雨侵蚀,亦有装饰效果);

4.建筑装饰设计

? 画像砖(空心和实心砖)建造墓室,砖面纹饰图案题材广泛——社会面貌的写照,史

料研究价值大;

小结:

1.建筑设计活跃,建筑风格渐趋统一;

2.建筑结构:木框架结构(抬梁式,大跨度梁架)+拱券结构(西汉开始使用拱券结构,大量用于下水道及墓葬;东汉出现穹窿); 3.以都城、宫室、陵墓和祭祀建筑为主;

4.大量使用陶器,尤其是画像砖和纹饰瓦当——“秦砖汉瓦”。 Chapter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设计(选填)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结构特点及类型(3种类型: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见课件

一、魏晋——魏、蜀、吴三国——西晋——东晋、北魏;

1.长期处于分裂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缓慢、建筑成就不及两汉时期——过渡期与发展期; 2.佛教文化盛行——佛教建筑(寺院、佛塔和石窟等)

3.宫殿建筑:方形多层楼阁式宫室;

4.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全木构架结构发展;生起、侧脚、翼角起翘的新式建筑结构(猷劲活泼);(秦汉直柱、直檐口——端庄严肃) 5.装饰设计形式丰富多样:借鉴了印度、中亚的雕刻、绘画艺术——形式成熟圆浑(汉代为质朴醇厚); 6.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私家、寺观园林):动乱、庄园经济——意识形态转变(儒学独尊转向儒、道、佛、玄诸家争鸣)——艺术领域开拓——私家园林兴盛,寺观园林出现(贵族舍宅为寺,佛寺亦多名园)

贵族豪门追求奢华享受;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皇家造园——皇家、私家、寺观三大园林类型并行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的转折期; Chapter 4

一、分析隋唐时期的建筑设计特点及对后世建筑设计的积极作用(课本P022-023)

? 国家再度统一。

? 隋朝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

1)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单孔石拱桥赵州桥——敞肩拱桥(空腹拱桥);

2)兴建了大规模的宫殿、苑囿及都城——大兴城和洛阳城; ? 唐朝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中外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建筑制度更为完备,建筑设计标准化,

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巨大发展和提高。 1.城市设计:规整、中轴对称的里坊制城市.

? 将宫殿、官署、民居分区设置,又设东西二市作为交易中心;

? 将全城用纵横街道分为棋盘形,使市容整齐划一——古代方格网道路系统设计的典范。 ? 将四面街界所划之地作为坊,以一坊为一小城,二面或四面辟门,且规定街道宽度:

百步、六十步、四十七步等标准宽度。

2.建筑设计逐步定型并标准化;

(1)建筑类型较丰富—塔、院、殿、堂、阁、楼、中三门、廊等—敦煌壁画中有具体表现; (2)唐代已形成一套从城市规模至单体建筑设计的模数设计与柱网布置方法;

(3)传统中国建筑结构设计至唐代已定型——柱、枋、斗拱、台基、檐椽、屋瓦以及回廊—西安

慈恩寺大雁塔四面门楣阴刻的佛殿图; (4)隋唐建筑典型色彩:黑瓦、黄和绿色琉璃做屋脊和檐口、朱柱、绿窗与白墙;

搜索更多关于: 中外建筑考试材料 的文档
中外建筑考试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nedl7u4oo25ui718i0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