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c质量增多20g-10g=10g,故c是生成物,d质量增多20g-15g=5g,故d是生成物,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是15g,而b只有5g,属于a肯定是反应物。 【详解】
A.a一定是反应物,正确;
B.如果b是反应物,则(30-x)+(5-y)=10+5,变形得:x+y=20,如果b是生成物,30-x=10+5+(y-5),变形得:x+y=20,正确; C.x不可能是30,错误;
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10:5=2:1,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10.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水鉴别食盐和碳酸钙粉末 C.用稀盐酸鉴别铜和金
D.用铜片鉴别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锌溶液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要鉴别的两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故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用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正确;
B.食盐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用水可以鉴别食盐和碳酸钙粉末,正确; C.铜和金都属于H后金属,都不能与稀酸反应,故用稀盐酸无法鉴别铜和金,错误;
D.由于锌>铜>银,故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铜与硫酸锌溶液不反应,故用铜片可以鉴别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锌溶液,正确。故选C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本题属于物质的鉴别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尤其是物质的特殊性质,然后利用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加以鉴别。 11.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解析:C
B.用稀硫酸除铁锈 D.用盐酸除去水垢
【解析】
A、用汽油清洗油污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溶解.故选项错误;
B、用稀硫酸清除铁锈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利用稀硫酸能和铁锈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D、盐酸除去水垢,是盐酸和水垢反应,故选项错误.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12.氨气(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 3O2 A.H2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4,H:12,O:6,反应后H:12,O:6,X的前面有化学计量数2,故X的化学式为N2,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3.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c>b>a B.b>a>c C.a>c>b D.b>c>a 解析:B 【解析】 【分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能将氢元素从稀硫酸或盐酸中置换出来;除钾、钙、钠外,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由于三种金属只有金属b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金属b的化学性质最活泼;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说明a的金属活动性比c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b>a>c,故选B.
14.由C2H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 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9,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 A.C2H2和CO C.C2H2、H2和CO 解析:A
B.只有C2H2 D.CO和H2
B.O2
C.N2
点燃
6H2O + 2 X,则X的化学式为
D.NO2
【解析】 【详解】
解: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 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9,即生成CO2 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若只有一种气体,则就是C2H2;根据元素守恒知,如果原来气体中不含C2H2,则一定含有CO、H2且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C2H2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子个数之比为2:1,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子个数之比为2:1,有两种情况:①如果不含甲烷,一定含有CO、H2且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②如果含有C2H2和CO、氢气,CO、H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与C2H2的多少无关;若是甲烷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时,则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大于2:1。故选A。
15.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CO2和H2O。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乙醇 6.6 2 氧气 8.8 0 二氧化碳 0 6.6 水 0 5.4 一氧化碳 0 a A.表中的a值为1.4 B.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
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 D.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3 解析: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6.6+8.8-2-6.6-5.4=1.4,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选项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6.6-2)g:8.8g=4.6:8.8≠3:4,选项说法错误; D、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二、填空题
16.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下图表示:向盛有10mL稀的甲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中,加入乙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分析曲线回答问题:
1.4g6.6g:=1:3,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2844
(1)甲是_____溶液;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甲溶液呈_____色.
(2)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_____mL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3)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_____. 解析:氢氧化钠 蓝 9 NaCl,HCl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故甲为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本题答案为:氢氧化钠,蓝;
(2)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pH等于7,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加入盐酸的量为9mL时,溶液呈中性,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本题答案为:9;
(3)溶液的pH=1.4时,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氢和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本题答案为:NaCl,HCl.
17.下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铝元素的质子数是_____;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2)C粒子属于_____ (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为原子,则x=_____.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填序号)。 解析:13 Al2O3 阴离子 8 B和C B 【解析】 【详解】
(1)由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可知,铝元素的质子数是13;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铝离子,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其化学式是Al2O3。故填:13;Al2O3
(2)C粒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故属于阴离子;若D为原子,则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x=18-2-8=8;故填:阴离子;8
(3)质子数相等的元素属于同种元素,A、B、C、D中B和C的质子数相等,故属于同种元素;故填:B和C
(4)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化学性质相似,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A和B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
18.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