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欧美国家文学
法国文学:20世纪法国现实文学的主要特点:
①开创了长河小说新体裁。代表作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
②心理描写向内心世界深化。
安德烈?纪德:《背德者》、《窄门》。代表作《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是一部“连环小说”(小说套小说,无开端无终结,人物多情节杂,几个故事同时发展无联系。——是50年代“新小说“先声。
马丁?杜?伽尔:长篇小说《蒂博一家》是大资产阶级的家庭史。用意识流刻画人物。
安德烈?马尔罗: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征服者》、《人的命运》以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题材。
代表作《王家大道》。 英国文学:
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包括《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现代喜剧》、《尾声》
毛姆:自比“较好的二流作家”,却是英国拥有最多读者之一的作家。 代表作《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寻欢作乐》《刀锋》
约瑟夫?康拉德:主要作品《水仙号上的黑家伙》《吉姆爷》《黑暗的心灵》 爱?摩?福斯特:界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家。《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印度之行》被誉为“本世纪最后一部用英语写作的成功的传统小说”。
劳伦斯:英20世纪初期极具创作个性又颇多争议的作家。成名作《儿子与情人》具有自传性质。
《虹》《恋爱中的女人》。《恰特莱夫人的情人》影响很大的小说。
威廉?戈尔丁:英实验派小说家。通过编写寓言与神话来表达观点。代表作《蝇王》是典型的“荒岛小说”。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以多重复的复合结构描写“自由女性”的精神困扰。她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德语国家文学:
亨利希?曼:代表作之一《垃圾教授》。批判德国帝国主义的“帝国三部曲”:《臣仆》(艺术成就最高《穷人》《首脑》
托马斯?曼: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布登勃洛克一家》使其成名,副标题“一个家族的没落”。 创作基本主题:资本主义社会的衰败,称自己小说为“尽头的书”。《魔山》代表作之一。 赫尔曼?黑塞:以批判德教育制度的《在轮下》受欢迎。《荒原狼》最著名。寓言小说《玻璃球游戏》。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反战剧本《耶利米》,《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布莱希特:德剧作家、戏剧理论家。主要成就是叙事剧。创造一种称为“间离效果”(陌生化)的艺术方法。将戏剧分2类:①.戏剧式戏剧或亚里士多德式戏剧。 ②.违反亚里士多德的标准而创作的戏剧,称为“史诗式戏剧”。 他的叙事剧按体裁分3类:“教育剧”:《措施》等
“寓意剧”:《四川好人》《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阿图罗·魏的有限发迹》 《高加索灰阑记》等
“历史剧”:《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传》等
雷马克:《西线无故事》《凯旋门》《生命的火花》《黑色方尖碑》
海因里希?伯尔:二战后德国文学——“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九点半钟的台球》
《小丑之见》
70年代发表的三部重要作品:《莱尼和他们》《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监护》美国文学:
欧?亨利: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
《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 西奥多?德莱赛:美现实主义小说家。“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噶》。《嘉莉妹妹》、《珍妮姑娘》、《“天才”》、代表作《美国的悲剧》
杰克?伦敦:代表作《马丁?伊登》。主要作品《荒野的呼唤》《海狼》《铁蹄》
刘易斯:介于自然主义、迷惘的一代之间作家。美文学史上第一个获诺贝尔奖作家。代表《大街》《巴比特》赛珍珠: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农民生活史诗”的《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
“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海明威等
菲茨杰拉德:作品体现了青年一代中“美国梦”的幻灭。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
帕索斯:小说创作中引入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代表作《美国》三部曲:《北纬四十二度》《一九一九年》《赚大钱》。《美国》被誉为“现代美国小说中第一部伟大的民族史诗”,写的是美国生活全景图。
约翰?斯坦贝克: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作者。《人与鼠》《愤怒的葡萄》 塞林格:美国犹太作家。《麦田里的守望者》引起轰动。
索尔?贝娄:二战后美国现实主义最优秀作家。作品常以犹太人为主角。代表有《赫索格》、《洪堡的礼物》《赫索格》中的赫索格————现代西方文学中第一个典型的“反英雄”的形象。
创作主题:人如何在纷乱变动的世界中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美国的悲剧》的思想内容
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堪称为德莱赛的代表作。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思出生在美国社会下层的一个贫寒家庭,他早就想逃离家庭,奔向繁华世界。十六岁上,他找到了在一家大酒店担任侍应生的工作,在这个奢侈无度的“大染缸”初试放浪形骸的生活,他为漂亮肉感的霍丹斯吸引,被后者轻易玩弄于鼓掌之上。不久,因为在驾车郊游时撞死一个小女孩而仓皇逃离。克莱德的悲剧是美国社会的典型性悲剧——在社会等级分化严重、消费文化至上的物质主义时代,一个年轻人紧逐金色的“美国梦”,却一步步沉沦的悲剧。 第二节高尔基
高尔基:白银时代俄罗斯作家。创作可以分为3个时期:
前期创作(1892—1907):浪漫主义、现实主义2种风格并存。经常用象征的形象和讽刺的手法。
著有《马卡尔?楚德拉》、《少女与死神》、《鹰之歌》。《伊则吉尔老婆子》——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小说,其中尤以描写流浪汉生活的小说最为出色:《切尔卡什》 90年代,创作从短篇小说转向广泛概括社会生活的大型作品:《福马?高尔杰捷耶夫》
20世纪初,创作进入成熟期,描写人的觉醒,探索人性的完美,仍是他一以贯之的创作主题。主要作品:
散文诗《海燕》、剧本《小市民》《在底层》《敌人》,长篇小说《母亲》。
中期创作(1907—1917):《忏悔》《夏天》体现了高尔基对俄罗斯前途和出路的思考。 《奥古洛夫镇》、《马特维?科热米亚金的一生》:一组揭露俄国小市民习气的作品。 作者将保守、自私、卑鄙、涣散、停滞为特征的小市民习气称为——“奥古洛夫习气”。
主要作品有《意大利神话》、《罗斯游记》、自传体三部曲前二部《童年》、《在人间》 后期创作(1918—1936):主要创作:自传体第三部《我的大学》、《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一组剧本如《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别的人》。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那一时代“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副标题为“40年间”。 其“萨姆金习气”指:个人主义者、市侩知识分子的典型,自私渺小又目空一切,缺乏信仰又怀疑一切,孤芳自赏又才疏学浅,自视清高又灵魂空虚。 高尔基早期的创作特色
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两种风格并存。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系列色彩鲜明、富有传奇风格的浪漫主义短篇小说,热情赞颂自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这些作品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在尖锐的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着重展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经常用象征的形象和讽刺的手法;语言明快艳丽,常用韵文来增强节奏感。 分析《母亲》中尼洛夫娜、巴威尔(见下)的人物形象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中的尼洛芙娜是由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经过革命洗礼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的典型形象。
1、她是钳工的妻子,身受政权、夫权和神权的三重压迫。无权的地位使她整天沉默不语,提心吊胆、显得悲哀和柔顺。
2、革命者常在她家里聚会,她从恐惧变为习惯,自发地认为革命事业是对的。出自母爱,她主动承担了送传单的任务,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五一”游行儿子被捕之后,她到城里与革命者交往,受到更多的熏陶,她已经从爱儿子扩展到爱同志,送传单是工作的需要了。
3、母亲被捕,彻底完成了这一形象从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到自觉工作、坚定无畏的革命工作者的转变。
意义:母亲的转变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显示了革命理论和运动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 《母亲》的思想内容
《母亲》的问世,揭开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历史新纪元。小说共分两部。第一部重点写巴威尔·符拉索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和革命实践中逐步成长的过程。第二部通过母亲彼拉盖雅·尼洛夫娜的精神觉醒,描写人民群众在革命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力量。作品以1905年俄国革命中的工人运动为背景,集中描绘了攻读禁书、“沼地戈比”事件、“五一”游行、法庭斗争、车站被捕等中心情节。《母亲》的创作成功,标志着高尔基在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探索中,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母亲》既有由于残酷的现实所激起的愤世嫉俗和批判激情,又有目睹旧生活秩序的动摇而引发出对未来的憧憬和浪漫主义感受。无论是揭示老一代工人的悲惨命运,还是再现新一代工人的觉醒,高尔基都力求在现实的发展进程中把握现实。 《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1.《母亲》是高尔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首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该作品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沃地区的工人“五一”游行事件,但它又不局限于真人真事。高尔基总结了1905年革命的经验教训经过典型性的艺术概况,创作了这部文学名著。 2.《母亲》的问世,揭开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历史新纪元.
3.《母亲》的创作成功,标志着高尔基在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探索中,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为什么说《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以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创作方法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
一、作品展示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长,人民群众的觉醒。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工农联盟的意义,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新的主题)
二、作品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巴威尔:一个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典型。他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他本来走的也是父辈的道路,但革命改变了他。他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关心母亲和同志。在“诏地戈比”事件中他提议罢工,由于还“不会说明真理”,建议未被接受。
2、“五一”游行中他举着红旗走在最前头,表明他斗争的无畏和政治上的坚定与成熟。
3、法庭斗争使这个人物显出了他的全部光辉,他的演说义正词严,是向制度宣站的檄文,说明他已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