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形式方面,悲剧由话语、唱段组成。
悲剧的布局一般包含开场白、入场歌、场、场次之间的唱段、终场5部分。 流传至今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①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流传下悲剧只有7部。创作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但都与现实紧密结合。又被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波斯人》: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 《俄瑞斯忒亚》是流传至今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联剧。
《普罗米修斯》是由《被绑的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带火普罗米修斯》三部悲剧构成(后两部没流传下来)。三联剧取材于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神火给人类的故事。其中普罗米修斯是反抗暴君的具有民主精神的英雄人物,为了人类的幸福可以忍受一切苦难。马克思赞誉他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对希腊悲剧的贡献——把演员从1个增加到2个,加强了对话部分;演出技巧上首先采用布景、道具、戏剧服装、演员布局也初步定型化;悲剧风格庄严崇高、雄浑古朴、抒情气氛浓,但情节简单,动作少,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②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被列为最著名的古希腊悲剧之中。《安提戈涅》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剧中反映了雅典由盛而衰的社会动荡及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变革的惶恐、困惑。
《俄狄浦斯王》是其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亚里士多德认为《俄》是“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希腊悲剧典范。
对希腊悲剧的贡献——创作标着着希腊悲剧已进入成熟阶段。首先在悲剧中采用第3个演员,加强了戏剧对白与动作;打破了“三联剧”传统;悲剧矛盾冲突尖锐,结构精巧紧凑,风格朴质明快。
③欧里庇得斯:被誉为“舞台上的哲学家”。三大悲剧诗人中,他最富有民主精神,创造更接近现实。
他的创作标着着昔日英雄悲剧的结束,宣告了新型戏剧社会问题剧的诞生,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特洛亚妇女》,以反对战争为主题,取材于特洛伊战争的神话传说。
对妇女命运非常关心,其中以妇女为题材最著名是《美狄亚》,是诗人创造中最著名一部。 对希腊悲剧的贡献——坚持写实手法,以“现实中本来的样子”塑造人物,因更接近生活。注重心理描写,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为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被誉为“心理戏剧鼻祖”,开创了后来戏剧心理线索和情节线索二者融合模式。
【注:人的意志与命运冲突是古希腊悲剧常见主题,三大悲剧诗人的观点是什么?】 1.埃斯库罗斯:深信命运的存在和不可抗拒性,认为命运可以支配人的一切。
2.索福克勒斯:也相信命运,但命运在他心中不是具体的神物,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应向不
合理的命运抗争。
3.欧里庇得斯:对命运存在表示怀疑,不再相信命运。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二古希腊喜剧
古希腊喜剧多为政治讽刺剧、社会问题剧。
发展分为3个阶段:古典时期的旧喜剧、中期喜剧、希腊化时期的新喜剧。
旧喜剧:以阿里斯托芬为代表,是唯一有完整作品传世的旧喜剧诗人。被誉为“喜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关心战争与和平问题,反对内战,主张和平。 《阿卡奈人》就是反战喜剧中最著名一部。
《鸟》表达了乌托邦思想,是流传至今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
【艺术特色】其喜剧紧紧联系现实,采取的手法是及其夸张的。诗人想象力丰富,常用虚构、
离奇、荒诞的情节、漫画式的形象来反映生活本质,在嬉笑怒骂中表现严肃主题。恩格斯称他“有强烈倾向的诗人”。善于运用民间语言加强喜剧效果,语言诙谐、生动,既有粗俗的,也有优美的抒情诗作。
中期喜剧:阿里斯托芬后期的《公民大会妇女》《财神》有其某些特点。 新喜剧:又称“世态喜剧”。代表人物:米南德 米南德:剧本仅有《恨世者》《萨摩斯女子》
【艺术特色】广泛运用独白形式,十分注意人物的刻画和内心世界的表现,不追求表面的有趣场景。多通过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反映日常生活。结构紧凑,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 名词解释
1、阿那克瑞翁体
阿那克瑞翁的诗主要歌颂生活的乐趣和欢乐的爱情,赞美贵族社会的游宴生活。风格清新,语言优美,形式完整,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 2、《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现在流传的是后人整理的,所收篇目三百余篇。其中绝大部分是古希腊的民间口头创作,有些故事还可能来自非洲、亚洲等地。《伊索寓言》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 3、新喜剧
新喜剧是一种不同于古典时期旧喜剧的新型喜剧。它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家奴等。新喜剧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最著名的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他写过100多部喜剧,流传下来的只有《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两部。其喜剧结构紧凑、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他的创作对罗马的戏剧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通过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改编,对后世欧洲的喜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新约》
《新约》是《新约全书》的简称,它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基督教的正典。《新约全书》用希腊文写成,共27卷,有“福音书”、“史传”、“书信”、“启示录”四种文体。 5、奥林波斯神系
希腊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宙斯为首的庞大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系”。其中有十二位主神,宙斯是众神之主,他的兄弟姐妹中,赫拉是天后,波塞冬是海神,哈台斯是冥王,得墨忒耳是农神。他的子女分管天上、人间,阿波罗是太阳神,阿瑞斯是战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阿尔忒弥斯是月亮神和狩猎女神,阿佛洛狄忒是美神和爱神,赫淮斯托斯是铁匠神,赫尔墨斯是神使。其他重要的神还有酒神狄俄尼索斯,命运女神“三个摩伊拉”,文艺女神“九个缪斯”等。 6、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广阔的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竞技、家庭生活、商品交换、风俗礼仪等,都做了生动的描绘,被视为古希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7、《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亚里士多德认为《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剧中的悲剧冲突、悲剧性格和悲剧效果集中表现
了希腊悲剧的特点。这部剧作结构
复杂,布局严密巧妙,一环扣一环。作者从追查凶手这事入手,紧紧围绕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采用倒叙的手法,把事情的原委通过两条线索的发展与交叉交代清楚,并逐渐把剧情推向高潮,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简答题与论述题
一、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性
悲剧:1、古希腊悲剧基本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也有极少数以当代重大事件为题材。2、古希腊悲剧内容丰富,主题严肃,有相当的哲理深度,虽然带有浓厚的命运观念或迷信色彩,但反映的却是当代的社会生活和斗争。无论是神与神之争,还是人与神之争,实际都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斗争的反应。3、在艺术形式方面,悲剧由话语和唱段组成。话语通常用三音段(或六音步)短长格表述,唱段则采用众多的抒情格写成。悲剧的布局一般包含开场白,入场歌、场、场次之间的唱段、终场等5部分,有的悲剧直接从入场歌开始。
喜剧:1、古希腊喜剧多为政治讽刺剧和社会问题剧,它取材于当代的现实生活,对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因而,比之古希腊悲剧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和政治倾向性。2、古希腊喜剧的情节荒诞离奇,风格幽默滑稽,人物形象及台词动作夸张粗俗,表演形式轻松,但却表达了严肃的主题。3、古希腊喜剧的发展分古典时期的旧喜剧、中期喜剧和希腊化时期的新喜剧三个阶段。
二、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1、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的主题。
2、按照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3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埃斯库罗斯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虽不可抗拒,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欧里庇得斯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三、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他们的创作标志着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显示了希腊悲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埃斯库罗斯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1、他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2、他在演出技巧上做了不少改革,他首先采用布景、道具,戏剧服装、演员面具也初步定型化。3、希腊悲剧的结构程式和艺术特色在他的剧中已基本形成。他的悲剧风格庄严崇高、雄浑古朴,抒情气氛浓,诗句优美,但情节比较简单,动作少,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埃斯库罗斯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创作标志着希腊悲剧已进入成熟阶段。 1、他首先在悲剧中采用第三个演员,加强了戏剧对白与动作; 2、他打破了“三联剧”的传统;
3、他的悲剧矛盾冲突尖锐,结构精巧紧凑,风格质朴明快,合唱词优美。
欧里庇得斯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1、他坚持写实手法,以“现实中本来的样子”来塑造人物,因而更接近于生活。2、他注重心理描写,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为塑造形象的主要手法,被誉为“心理戏剧鼻祖”,开创了后来戏剧心理线索和情节线索二者结合的模式。3、他的开场白、内心独白、音乐等技巧对后世也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起点: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67年);终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17世纪中叶。
初期:公元5—11世纪
中期:公元12—15世纪 (中古文学) 末期:公元15—17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一历史文化背景(略) 二中古文学概况
中古文学突出特征:宗教色彩、民间文学色彩、开创性 中古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意大利诗人但丁
1、教会文学(正统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
体裁: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宗教剧等。 作者:教士和修士
主要内容(创作目的):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主要手法:梦幻、寓言、象征。
2、骑士文学(世俗封建主文学):盛行于11-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时期,法国成就最高。 内容: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宣传骑士道“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大量骑士与贵妇间的“典雅的爱情”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这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极大的冲击。 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骑士抒情诗:中心是法国的南部普罗旺斯。以“破晓歌”最著名。
骑士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中心在法国北部。按题材分3个系统:古代系统;不列颠系统;拜占庭系统。古代系统:根据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改写。著名的作品:《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和《埃涅阿斯传奇》
不列颠系统:主要写不列颠王亚瑟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作品:《特里斯和伊瑟》 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3、英雄史诗:
前期英雄史诗(中世纪初期)
日耳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芬兰:《卡勒瓦拉》(又译《英雄国》) 冰岛:《埃达》《萨迦》
《贝奥武甫》:上篇《鹿厅》下篇《屠龙》。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期英雄史诗。中心主题: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诗中的英雄具有忠君爱国、英勇善战的高尚情操。
后期史诗(中世纪中期)的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
法国:《罗兰之歌》,是后期中代表性作品,主题是爱国主义。写作的史实基础是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
西班牙:《熙德之歌》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 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英雄史诗特点:
(1)民族遭难、民族英雄拯救民族,脱离苦难。 (2)风格庄严、激越。
谣曲:以描写生活的悲剧或历史题材为主,不少作品塑造下层人民喜爱的英雄,具有平民意识。最有名的:英国《罗宾汉谣曲》
4、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体裁: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市民戏剧。 主要特征:大多是民间创作,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市民的审美情趣,强调“机智“和“乐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