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目前,中国有近70%的人口在农村,我国环境污染正在转型,工业污染下降,农业污染日益突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造成的有机污染已相当于全国工业污染的总量,成为最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含量和农民环保意识较低,特别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还相当粗放,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明显,已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要素当中,低污染、低成本、可利用价值高的能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视为绿色能源的沼气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重要能源之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8年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增加农村
沼气投入,组织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2008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提出,到2010年,全国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总数达4700处左右,达到适宜畜禽养殖场总数的39%左右。
长春市弘顺源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数达到了大型养殖场的规模。日排放猪粪便、污水等近80吨。目前,对这些粪便污水只是简单地进行沉淀、捞除固态物处理,绝大部的污水及部分猪粪直接排放到附近的峡塘水库中。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场的排泄物对当地水域、土壤等环造成了污染,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并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的号召,该场拟实施大型沼气工程项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沼气工程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沼气工程将畜牧业发展与种植业发展链接起来,促进了能量高效转化和物质高效循环,形成了“种植业(饲料)-养殖业(粪便)-沼气池-种植业(优质农产品、饲料)-养殖业”循环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基本模式。
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通过利用养殖粪便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推进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化肥向增施有机肥转变,
推进农民生活用能从主要依靠秸秆、薪柴向高品位的沼气能源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粪便利用方式和过量施用农药及化肥的农业增长方式,有效地节约水、肥、药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是发展循环经济、显著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2、建设沼气工程有利于减少养殖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随着养殖量不断增加,养殖场每天排放的粪便等废弃物日益增多,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容易引起畜禽致病,直接影响养殖的防疫卫生,降低生产力水平,从而制约养殖场的扩大再生产和安全生产。
养殖场污染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水质污染
养殖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据环保部门对大型养殖场排出粪水检测结果,COD超标50~70倍,BOD超标70~80倍,SS超标12~20倍。按照目前我国规模化养殖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状况和正常水冲粪的流失率计算,一个万头猪场每年有40.7和30.3吨的COD和BOD流失到水体中,已相当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
(2)空气污染
养殖场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份,污染周围空气,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对恶臭气体的排入有严格的规定,与畜牧业密切相关的恶
臭物质,包括氨、甲基硫醇、硫化氢、二甲硫、二硫化甲基、三甲胺、丙酸、正丁酸、正戊酸、异戊酸等,这些物质在畜禽粪便中特别是猪粪中含量极大。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养殖场的恶臭不仅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身体健康,而且也影响到畜禽的正常生长。
(3)土壤污染
进入土壤的猪粪便,如果大量堆积超过所在土壤的消化能力,就会造成污染。另外,还有一些以土壤传播为主的传染病,这些病原体往往可以在土壤中寄生或以芽孢等形式在土壤中存活许多年,如炭疽和破伤风等,许多寄生虫也可以经土壤或土壤中生活的动物(如蚯蚓、甲虫等)广为传播,形成巨大的潜在危害。
随着长春市弘顺源养殖有限公司规模的逐步扩大,对养殖污染如不加以治理,造成的污染程度也将越来越严重。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场容整洁,环境优美,促进农民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引导项目区农民走向清洁、卫生、健康的生活之路。
3、建设沼气工程有利于建设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当前,我国化肥年施用量4000多万吨,单位面积施用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平均利用率不到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药施用量近130万吨,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1.36亿亩。
沼渣、沼液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富含氮、磷、钾和有机质等,能改善微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结构改良。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10~15吨,可满足2~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
肥需要,可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沼液喷洒作物叶面,灭菌杀虫,秧苗肥壮,粮食增产15%~20%,蔬菜增产30%~40%。按沼气项目户年均减少燃料、电费、化肥、农药等支出500元左右。
本项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沼气工程,对猪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水进行综合利用和有效处理,开发生物质能源,回收有机肥资源,将治理污染、净化环境、回收能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组织畜牧生产,使之成为绿色生态型畜牧猪场。
同时,项目猪场周围已建立了大片的果园和养殖水面,项目建设有利于构建 “生猪养殖―粪便―沼气―有机肥―果园生产或水面养鱼”产业链,将养殖污水处理后做有机肥料,变废为宝。
4、建设沼气工程有利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效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开发安全食品,对农产品品质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安全食品,客观上要求农产品必须是无污染、低残留、对人体无害。
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利用养殖粪便和废水建设沼气工程,既能产气,又能制成优质的有机肥料--即沼肥(包括沼液、沼渣等)。沼肥中因存留丰富的氨基酸、B族维生素、各种水解酶、某些植物激素和对病虫害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物质,是各类农作物、花卉、果树、蔬菜等的优良有机肥料,对各类作物均具有增产、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