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土石坝的渗漏发生最多的时期是( )。
A 安全运行期 B 水库放水期 C 水库蓄水初期 D 各个时期的可能性相同 44. ( )的观测是土石坝最重要的渗流监测项目。
A 浸润线 B 周边缝渗水 C 心墙渗水 D 扬压力 45. ( )的观测是混凝土坝和砌石闸坝最重要的渗流监测项目。
A 扬压力 B 浸润线 C 周边缝渗水 D 接触面渗水
46. 在测绕坝渗流时,测压管的排与排之间可以互相平行或使管之间互成(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47. 为使量水堰的水流稳定,取得较准确的成果,设置量水堰时应该使堰壁与引槽方向( )
A 垂直 B 平行 C斜交 D 任意角度皆可 48. 量水堰的形式应该为( )
A 淹没式的 B 可淹没式的 C 不淹没式的 D 随意都可以 49. 对测压管水位观测次数要求每天至少观测的一次的是( )
A 初蓄期 B 稳定运行期 C 第三期 D 汛期或有特殊情况时
浙江水专 胡群革
50. 当采用压力表量测测压管的水头时,应根据管口可能产生的最大压力值,选用量程合适
的精密压力表使度数在( )量程范围内。
A 1/3~2/3 B 1/4~1/2 C 1/4~3/4 D2/5~4/5
51. 用渗压计量测监测孔的水位时需要根据不同量程的渗压计,采用相应的度数仪进行测
读,精度不得低于满量程的( )
A 1/1000 B 5/1000 C.10/1000 D. 20/1000
52.当采用水尺法测量量水堰堰顶水头时,水尺精度不低于( )mm;采用水位测针或量水堰水位计量测堰顶水头时,精度不低于( )mm
A 1 0.1 B1 0.5 C 2 0.1 D 2 0.5
53.坝基扬压力监测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坝基地质条件和渗流控制的工程措施等进行设计布置。一般应设纵向监测断面()个,1级、2级坝横向监测断面至少()个 A 1~2 3 B 1~3 4 C 1~4 5 D 1~5 54.纵向监测断面宜布置在第一道排水幕线上,每个坝段至少应设(A)测点; A 1 B 2 C 3 D 4
55.重力坝横向监测断面宜选择在最大坝高段、地质构造复杂的谷岸台地坝段及灌浆帷幕转折点的坝段。横断面间距一般为()m;
A 50~100 B 20~50 C 100~150 D 150~200
56.扬压力监测孔在建基面以下的深度,不宜大于( B )m;必要时可设深层扬压力孔。扬压力监测孔与排水孔不应互相代用。
A 0.5 B 1 C 1.5 D 2
57.重力坝坝基若有影响大坝稳定的浅层软弱带,应增设测点。采用测压管时,测压管的进水管段应埋设在软弱带以下( )的基岩中,应做好软弱带处导水管外围止水,防防止下层潜水向上渗漏。
A 0.25m~0.5m B 0.5m~0.75 m C 0.5m~1 m D.75m~1m
58.监测坝体水平施工缝上的渗透压力,宜采用渗压计。测点应设在上游坝面至坝体排水管之间。测点间距自上游面起,由密渐稀。靠近上游面的测点,与坝面的距离不应小于( )m A 0.1B 0.2 C 0.3 D 0 .4
59.重力坝绕坝渗流的测点布置应根据地形、枢纽布置、渗流控制设施及绕坝渗流区渗透性而定。在两岸的帷幕后沿流线方向分别布置( )个监测断面。
24
A 1~2 B 2~3 C 3~4 D 4~5
60.绕坝渗流断面的分布靠坝肩附件应较密,每条侧线上布置不少于( )个测点。帷幕前可布置少量的测点
A 1~2 B 2~3 C 3~4 D 4~5
61.对于层状渗流,应利用不同高程上的平洞布置检测孔;无平洞时,应分别将检测孔钻入各层透水带,至该层天然地下水位以下的一定深度,一般为( )m,埋设测压管或安装渗压计进行监测;必要时。可在一个钻孔内埋设多管式测压管,或安装多个渗压计。 A 0.25 B 0.5 C 0.75 D 1
62.近坝区的地下水位监测,应根据工程具体条件统筹布置,应尽量利用不同高程的探洞布置监测孔,对已查明有滑动面者,宜沿滑动面的倾斜方向或地下水的渗流方向,布置(B)个监测断面。地下水位监测孔应深入滑动面以下( A )。若滑坡体内有隔水岩石时,应分别布置监测孔,同时亦应做好层间隔水。
A 0.5~1 B 1~2 C 2~3 D3~4
63.安装单管式测压管时,应尽量使导管段与进水管段处于同一铅垂线上;若需要埋设水平管段时,水平管段应略有倾斜,靠近水管端应略低,坡度约为( )。管口应引到不被淹没处。
A 2% B 5% C 8% D 10%
64.量水堰一般选用三角堰或矩形堰,三角堰适用于流量为( )的量测范围;矩形堰适用于流量大于( )的情况。当渗漏量小于( )时,可采用容积法。 A 1L/s~70L/s 50L/s 1L/s
B 10 L/s~ 70L/s 100 L/s 0.5 L/s C 10 L/s~ 70L/s 100 L/s 1 L/s D 1 L/s~ 70L/s 100 L/s 1 L/s
65当采用压力表测量测压管内水压时,每( )应对压力表进行校验。 A 半年 B 1年 C 2年 D3年
66.采用电测水位计量测测压管内水位时,应将测头缓慢放入管内,在指示器开始反应时,测量出管口至水面的距离,两次度数之差不应大于( B )cm A 0.5 B 1 C 2 D 3
67.容积法观测渗流量时,需将渗漏引入容器内,测定渗漏水的容积和冲水时间,即可求得渗漏量,两次测值之差不得大于平均值的( ) A 2% B 5% C 7% D9
68.土石坝坝体渗流压力观测,观测横断面宜选在最大坝高处、合龙段、地形或地质条件复杂坝段,一般不得少于( )个,并尽量与变形、应力观测断面相结合。 A 2 B 3 C 4 D 5
69.土石坝渗流压力观测仪器,应根据不同的观测目的、土体透水性、渗流场特征以及埋设条件等,选用测压管或振弦式空隙水压力计。宜采用测压管的是( )
-4
A. 作用水头小于20m的坝、渗流系数大于或等于10cm/s的土中、渗压力变幅小的部位、
监视防渗体裂缝等。
-4
B. 作用水头小于20m的坝、渗流系数小于10cm/s的土中、渗压力变幅小的部位、监视
防渗体裂缝等。
-4
C. 作用水头大于20m的坝、渗流系数大于或等于10cm/s的土中、渗压力变幅小的部位、
监视防渗体裂缝等。
-4
D. 作用水头大于20m的坝、渗流系数小于10cm/s的土中、渗压力变幅小的部位、监视
防渗体裂缝等。
25
70.测压管的管口高程,在施工期和蓄水期应每隔( )个月校测一次;在运行期至少应每隔( )月校测一次。
A 1~3 12 B 1~3 6 C 3~6 6 D 3~6 12
71.振弦式空隙水压力计的压力观测,应采用频率接收仪。测读操作方法应该按产品说明书进行,两次度数误差应不大于( )HZ。 A 1 B 2 C 3 D 4
72.坝基渗流压力观测横断面上的测点布置,应根据建筑物地下轮廓形状、坝基地质条件、以及防渗和排水型式等确定,一般每个断面上的测点不少于( )个 A 2 B 3 C 4 D 5
73.根据渗流量的大小和汇集条件,当流量小于( )时宜采用容积法。 A 1 B 2 C 3 D 4
74.混凝土坝渗流监测采用压力表量测测压管的水头时,应根据管口可能产生的最大压力值,选用量程合适的精密压力表,使读数在( )量程范围内,精度不得低于0.4级。 A 1/3~2/3 B 1/4~3/4 C 2/5~4/5 D 1/2~2/3
浙江水专 段永刚
75.对于渗流量观测,下列说法( B )是正确的。 A.当流量小于10L/s时采用量水堰法观测 B.当流量小于1L/s时采用容积法观测 C.当流量为1~300L/s时采用测流速法 D.当流量为10~300L/s时采用量水堰法
76.下列说法渗压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渗压计在埋设前必须进行室内检验率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B.按设计要求接长电缆(或仪器出厂前按设计要求长度定制电缆),做好电缆接头的密封处理,并作绝缘度检验
C.安装前需将渗压计在水中浸泡12小时,使其达到饱和状态 D.在土石坝坝基表面埋设渗压计,可采用坑式埋设法 77.下列关于量水堰的设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量水堰应设置在排水沟直线段的堰槽内 B. 堰板应与堰槽两侧墙和来水流向垂直 C. 堰口水流形态为自由式或淹没式
D. 测读堰上水头的水尺应设在堰板上游3倍以上堰口水头处
安徽水院 胡昱玲
78.对于大型水库土石坝,下列项目( )不是渗流观测项目的必测项目。 A、浸润线 B、渗流量 C、坝基渗水压力 D、导流效果 79.土坝渗透破坏,下列( )是安全的。
A、J实测=J破坏 B、J实测>J破坏 C、 J实测<J破坏 D、都有可能
广西水院 聂俊琴
80.每年应对测压管观测仪器和设备至少进行( )次全面检查。 A.4 B.3 C.2 D.1
福建水院 叶红
三、 多选题
1、水闸扬压力测点应按如下布置( )。
A 闸基的铺盖、齿墙、板桩等防渗设备的前后各布置一个测点 B 闸底板中部及下游部各设一个测点
26
C 护坦排水孔断面上布置一个测点
D 沿水闸的岸墙和上下游翼墙,埋设适当数量的测点
2、土石坝坝体浸润线是通过在坝体内埋设测压管进行观测的,测压管的构造主要由()组成
A进水管段 B导管段 C合龙段 D管口保护设备 3、通过坝的渗流量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
A 通过坝体的渗流量 B 通过坝基的渗流量 C 通过两岸绕流的渗流量 D 通过坝坡的渗流量 4 、量水堰的类型有( )
A 直角三角形堰 B 梯形堰 C 圆形堰 D 矩形堰
5、 观测渗流量的方法根据渗流量的大小和汇流条件,可选用 ( ) A 容积法 B面积法 C量水堰法 D测流速法
6、渗流量观测包括渗漏水的流量及其水质观测,水质观测中包括渗漏水的( )。 A 温度观测 B 透明度观测 C 化学成分分析 D 水位观测 7、电测水位计由( )组成。
A 测压管 B 提匣 C 吊索 D 测头 8、渗流压力的横向观测断面宜布置在坝体( )的位置上。 A 最重要 B 最有代表性 C 估计可能发生异常渗流 D 任何地方
9、具有排水的均质坝,其横断面测压管布置,一般在( )各布置一条,其间根据具体情况布置1~2条。
A 上游坝肩 B 下游坝肩 C 排水体上游端 D 坝基
10、对于宽塑性心墙坝的测压管布置,可在心墙内布置1~2条,在( )各布置一条。 A 上游坝肩 B 下游坝肩 C 排水体上游端 D 心墙下游侧
11、窄塑性心墙或刚性心墙坝的测压管,应在( )各布置一条,其间根据具体情况布置。 A 上游坝肩 B 心墙上游 C 心墙下游 D 排水体上游端
12、塑性斜墙坝的测压管布置,应在( )各布置一条,其间根据具体情况布置。 A 上游坝肩 B 下游坝肩 C 斜墙下游侧底部 D 排水体上游端 13、小塑料管与金属测压管相比有以下特点( )。
A 小塑料管有一孔多埋的特性 B 小塑料管材料成本费用较金属管低廉 C 小塑料管较灵敏 D 小塑料管不需包扎过滤层 14、测压管水位的观测方法有(BCD )。
A 直立式水尺 B 电测水位计 C 测深钟 D 遥测水位计 15、金属测压管进水管段要求进水滤土,为此要保证( ),并留出沉淀管段。 A 管壁不开孔 B 足够的开孔率 C 包扎过滤层 D 管径大 16、金属测压管导管段要求( )。
A 管壁光滑 B 不需钻孔
C 直径材料与进水管相同 D 直径材料与进水管不同
17、测压管管口保护设备的作用是防止( )流入测压管内或沿测压管外壁流入坝体。 A 雨水 B 水库水 C 渗流水 D 地表水 18、坝基渗流压力观测采用(BC ),可以根据测点的具体情况选用。
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