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国内外经典阅读量状况分析
班 级: 组 长: 小组成员:
年 月
日
一、选题依据:(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大学生阅读状况令人担忧。
为了解大学生现在阅读状况,世界读书日前夕,记者在广西大学随机采访了20名学生。采访的内容涉及课外阅读的动机、阅读的内容及方式、课外阅读量、课外书的来源、阅读环境等。采访结果显示,70%的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上网、玩网络游戏”是受访学生最经常的业余活动方式。
首先,在阅读场所方面。40%的受访学生表示经常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但主要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 还有20%的学生课外阅读,是以睡前看床头书的形式完成的。
其次,在阅读时间方面。在过去的一个月内,你阅读了几本课外书?调查显示:40%的受访学生上个月阅读课外书“不到1本”;70%的大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近半的受访学生表示,业余时间“一般不阅读”。 阅读时间较少的大学生,业余时间都在做什么呢?60%的受访学生表示,他们业余时间主要用在上网、玩网络游戏上。广西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的曾同学,玩QQ的时间不算长,但她QQ的等级却让许多“资深”QQ用户望尘莫及。拿同学的话来说就是:“不在网上,就在开机的路上。”在小曾看来,网络世界丰富多彩,从网上获取信息比传统阅读来得便捷,因此业余时间她基本不看课外书。还有20%的学生课外阅读,是以睡前看床头书的形式完成的。虽然大部分学生喜欢从图书馆借书,但学生借来的书真会全看吗?据了解,很多大学生存在这样的情况: 从图书馆借回很多书,大多数书只是随便翻翻,很多甚至原封不动地归还了。 学生小刘自称比较爱看书。每次走进图书馆,在选好自己感兴趣的书后,她都会捎上几本专业或实际操作性强一些的书,这些书更多带有学习的功利。小刘后来发现,每次还书时,感兴趣的书都看完了,而其他书往往因相对枯燥都没有翻过。
另外,在阅读类型方面。“快餐文化”成为首选。 在阅读类型上,30%的大学生平时阅读得最多的是报刊杂志,列居各种阅读类型之首。是什么因素促使大学生阅读呢?40%的大学生源于“对书的内容感兴趣”,35%的大学生阅读是为了“娱乐、消遣”,“丰富知识”的因素占据20%,其余5%则是为了“专业技能指导”。 记者在学生宿舍采访时发现,学生自己收藏的书籍,多是英语四六级、计算机、教材教辅书,真正意义上的课外书很少。在广西大学的校园书店中,各种备考书籍更是占据“半壁江山”。据书店店主介绍,成功励志类书籍在大学生中比较受欢迎,养生类书籍受到大学女生的青睐。 (二)、读经典书籍有重要作用
约翰·弥尔顿说:“书籍并不是绝对的东西,它包藏着生命无限的潜力,和作者一样活跃。”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人类最优秀思想的记录与保存。专家也表示,要多读经典和励志书籍 。提起大学生阅读量的问题,广西大学文
学院党委书记李寅生教授深有同感:“许多大学生文化底蕴不够,连‘勾践灭吴’、‘荆轲刺秦王’都不知道。”李寅生曾在一个班做过调查,班里拥有《论语》一书的同学不到5%,而且没有一个同学真正阅读过该书,很多同学只是附庸风雅地把它当摆设。 在阅读类型上,30%的大学生平时阅读得最多的是报刊杂志,居各种阅读类型之首。李寅生认为,报刊杂志阅读、网上阅读和传统书本阅读都是必需的,轻视现代传媒的阅读,会使自己的知识视野变得狭窄、知识内容单一和陈旧。但无论如何,传统书本阅读仍是最基本的阅读途径,像各种版本的文学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其他传媒永远无法代替的。
很多大学生“想到什么看什么”,这种阅读方式是否可取呢?李寅生认为,大学生应该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数量并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读透。阅读经典著作,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会逐渐影响大学生为人处世的方式,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同时,大学生可以读一些成功人士的励志书籍,在阅读这类书时,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成功的表面,更应该领悟成功人士奋斗的历程。作为国家栋梁的大学生阅读量却令人担忧。人生短促,所以阅读不能没有选择,读不朽的经典,至少能让自己的灵魂接受一次拷问。
(三)、对大学生经典阅读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学生阅读量偏少,对于国内外经典的阅读量也令人堪忧。再者,大学生如今的阅读类型上偏向于消遣、娱乐方面的书籍,并且多是教辅书。这样,就对大学生的经典阅读量产生了更大的阻碍,必须要通过调查,弄清大学生阅读的状况、阅读动机等等,进而做出科学而有针对性的对策。
二、目前国内外对同类问题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精神方面关注得越来越多。当前针对大学生经典阅读量的问题,各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
近日,复旦大学\世界读书日\调研显示 大学生经典阅读量不足。通过“世界读书日经典文本阅读情况调研”结果显示,88.52%的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仍然需要阅读经典,半数同学表示希望增加名师导读。
此次调查将“经典文本”的定义限定为中外文学名著以及专业经典文本两个方面,绝大多数同学在3个月内对于两类经典文本的阅读量都在3本以下,而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量是500至800页。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在经典文本阅读量上与国外大学生,特别是与国外名校学生相比有较大差距。 复旦大学的调查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经典阅读存在着很大问题,然而经典不能少,它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作用,对于我们有着特定的影响力。
据英国本地新闻网报道,英国利物浦大学科学家、心理学家和英语学者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发现,阅读莎士比亚和华兹华斯等人的古典文学作品有益提高脑力,比自助类励志图书疗效更好。该研究称,阅读莎翁及其他经典作家的作品对大脑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读者注意力,激发读者反思。研究人员通过大脑扫描观察30名志愿者在阅读莎士比亚和华兹华斯等名家作品时其大脑的活动情况。之后,将阅读内容换成更加直白的现代读物以及自助类书籍。大脑扫描结果发现,文学大家的散文和诗歌更能激发大脑活动。科学家表示,阅读对大脑刺激越多,就越有助于保持阅读兴趣,继续阅读更多内容。 研究还发现,阅读诗歌尤其有助于提高大脑右半部的活动,让读者结合自己
的生活经历进行自我反思。该研究认为,经典文学著作比普通图书用途更大. 因此,当代大学生增加经典阅读具有充分的必要性,研究当代大学生经典阅读量的问题就更具有可行性。
三、研究的概念界定(涉及对重要概念的操作化)
操作化定义:大学生从小至今所阅读过的中外经典著作总量。 一般定义:经典阅读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那些经受了时间考验的、内容丰富的、博大精深的、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具有普遍性修养意义的诗文、文学精彩片段等多方面的优秀作品。 操作化的主要维度及测量指标
主要维度 具体指标
课堂的需要
学习需要 补充课外知识
考试需要
扩大知识面 阅读名著的目的 提高自身修养 陶冶性情 精神娱乐 兴趣爱好 打发时间
老师推荐 同学朋友介绍 阅读名著的渠道 家长介绍 报刊媒体推荐
图书馆的宣传与推荐 兴趣爱好 文学 哲学 社会学 阅读的名著类型 心理学 管理学 史学
自然科学
自主阅读 阅读名著的方式 集体阅读
他人代读,如:百家讲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