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医疗云平台建设构架
3、医疗大数据来源多样化且快速增长
我国医疗大数据主要由医院临床数据、公共卫生数据和移动医疗健康数据三大部分组成,各数据端口呈现出多样化且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4、智慧医疗与大数据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各类企业以医院、医生、患者、医药、医险、医检等入口,纷纷布局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在医院信息化、可穿戴设备、在线医疗咨询服务、医药电商等行业蓬勃发展,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二)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智慧医疗”这一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智慧地球”的提出而出现的。2009年,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理念,即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相关物体之间的特殊联系,利用计算机将其信息予以整合以实现现实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IBM还针对智慧地球在中国的应用,提出了包括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在内的六大推广领域。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智慧医疗”脱胎于“智慧地球”。
国际标准化组织一共有三个,目前来讲智慧医疗做得最多的是ISO,下边设了八个工作组和六个任务组,无论是数据架构,数据交换,还有内容、安全、隐私,医疗卡、设备等等在整个ISO标准化组织都在做相关的标准。
ITU也在做医疗葛布联网相关的标准,包括物联网的标准,包括M2M、多媒体的相关接口和编码。在这个里面他已经出台了关于跟电子健康相关
的多媒体框架,相关的多媒体业务的接口都已经做;还有,ETSI也专门有一个工作组,他也有一个电子健康架构,用户技术模型,技术等。
在美国,联邦政府的CMS部门构建和维护庞大的数据库,用于跟踪每一笔医疗保险报销并监控其背后的医疗行为。美国医院协会和一些专业医疗机构也拥有大规模、跨地域的病历数据库。而这些客观的数据库就成为第三方评价的最主要信息来源。当然,这些数据库往往记载的是较为表层、未经处理(或经过简单处理)的原始医疗数据。第三方的评价功力,就体现在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合理、客观地进行医院排名。
其中有一些指标较易取得或计算,如某些重点疾病的30天死亡率,显然与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有些指标,如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手术之后出现的并发症等信息,则可能深深埋藏在数据(例如病程记录)之中,而这些信息对于真正关心医疗安全和质量的患者,以及真正希望医院管理能够精细化的管理者,有着极高的价值。 二、项目对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一)智慧医疗的市场潜力
第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市场缺口奠定了我国智慧医疗的巨大发展潜力。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拥有98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每年73亿人次的诊疗量。然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第二,我国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与全球同步,特别是医疗领域拥有较有力的技术支撑。第三,智慧医疗能够智能响应各方需求,缓解我国紧迫的医疗问题,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系统间信息共享性差、居民就诊不便或费用高昂、医患冲突频发、医保制度不够完善等,易获国家政策支持。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4年我国智慧医疗建设投资规模同比增长23.8%,达到约279.1亿元。《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称,2014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