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语文课培养学生创新、发展、合作、责任、生态、国际、信息等现代意识,是贯彻课程建设“素质化”这一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教学中,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引领得当,指导得法,组织得宜,那么培养学生现代意识的目标就能达成,提高学生社会效能的最终目的亦能实现。
一、引导学生文本中发现现代意识
引导学生发现现当代作品中的现代意识,获取其原生价值,途径较多。可以通过关键词句的分析来发现。如分析《我的四季》中“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一句含义,学生知道了责任的意识:人生的重要意义在于真正地为生命付出过,负责过。也可以通过人物形象的概括来发现。如概括《一个人的遭遇》中索科洛夫的形象,学生知道了和平的意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也可以通过重要细节的品味来发现。如品味《怀念红狐》中“红狐已比那日见时瘦了许多,双目黯然无神……”这一细节,学生知道了生态的意识:人要敬重、关爱一切生命,要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还可以通过主题思想的归纳来发现。如归纳《纪念刘和珍君》沉痛悼念烈士强烈谴责反动执政府的主题,学生知道了民族的意识:谁会导致中华民族在沉默中灭亡,谁将激起中华民族在沉默中爆发。
而古代作品焕发出的“现代意识”,是要启发学生深入挖掘才能发现的。这些作品的教学价值,可以通过评价人物形象、对比分析材料、观照当代现实等方法来获取。如评价烛之武形象,学生从《烛之武退秦师》中发掘出合作意识;对比鲧、禹治水的策略,学生从《夏本纪》中发掘出创新意识;补充温总理引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答记者问的报道,学生从《离骚》中发掘出敬业意识。
二、指导学生作文中表现现代意识
学生作文中表达现代意识,是把文本中的知识内容、精神养分转化为认识的重要过程。
首先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为此,要求学生知晓身边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成功人士的创业历程,关心领导人物的重要讲话,学习知名学者的精彩发言,探索社会热论的焦点冰点,思考世界面临的发展难题。学生将目光聚焦现实,逐渐形成社会情怀和国际视野,写出的作文就能洋溢生活气息,反映时代精神,传达现代意识,而不散发出陈旧腐朽的味道。
再次,指导学生把握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高考作文的命题,正处于强力转型的时期,立意指向传统的格局被打破,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现代意识的题目越来越多,如表现竞争意识的《弯道超越》(2009年安徽卷),强化发展意识的“丹麦人钓鱼”的材料作文(2010年上海卷),倡导创新意识的《拒绝平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