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程设计题目: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前台开发语言可自选。可设计成为C/S模式或B/S模式均可。要求根据题目自行设计系统所使用的数据库及数据表,通过系统界面实现对数据库的各种查询、增、删、改等功能操作。
实验课程任务与要求
目的与任务:
1. 掌握数据库设计和实现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数据库设计模式、分析和实现的方法 3. 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开发的一般过程
实验基本要求: (1) (2) (3)
开发环境说明:
开发软件: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ice 2008
二、 功能需求分析: 程序需实现以下功能:
书籍入库、书籍查询和书籍信息修改功能 借书人信息添加和删除功能
借书信息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功能
三、 数据库概念设计:
学习相应的数据库知识和程序设计思想
按照设计思想设计数据库及应用程序,进行上机调试完成开发 写数据设计报告
根据程序功能需求本程序涉及实体很简单,包括借书人实体和书籍实体,根据实体属性和实体间的联系进行设计。
1. E-R图
其存在借书关系:
借书(书籍编号,借书编号,借书时间)
四、 数据库逻辑设计:
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即关系模型)由一组关系模式组成,因而E-R图向
姓名 性别 编号 借书人 编号 名称 数量 书籍 关系模型的转换实际上就是将实体(包括实体的属性)和凉席转换为关系模型。一半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
码就是关系的码。
2. 一个1:X(X为1或者n)联系通常与某一端的关系模式合并,其中1:
n的联系需要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需要在合并的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3. 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关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
系本身的属性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各个实体码的组合。 4. 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素可以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
多元素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各实体的码的组合。 5. 具有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以合并。 使用SQL Server 2008建立数据库和表
1. 书籍的数据 数据项名 书籍编号 书籍名称 书籍数量
2. 借书人数据 数据项名 借书编号 姓名 性别
3. 借书数据 数据项名 书籍编号 对应名 Bnum 数据类型 varchar 长度 50 说明 对应名 Pnum Pname Psex 数据类型 varchar Char nchar 长度 50 20 4 说明 主键 不允许空 不允许空 对应名 Bnum Bname Bcount 数据类型 Varchar Char Int 长度 50 50 4 说明 主键 不允许空 不允许空 借书编号 借书时间
4. 表说明:
Pnum Ltime Varchar Datatime 50 借书数据表中,书籍编号和借书编号为组合主键,约束一个人只能在一类书籍中最多借一本。
5. 数据表截图:
Lend表:
SET ANSI_NULLS ON GO
SET QUOTED_IDENTIFIER ON GO
SET ANSI_PADDING O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