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
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在试卷上做答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
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第Ⅰ卷 (本卷共计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
+
-13
mol·L,该溶液可能是
-1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 + 3H2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②v(NH3)=0.4 mol·L·min v(H2)=0.6mol·L·min ③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④NH3、N2、H2的体积分数都不再改变; ⑤恒温恒容时,混合气体质量保持不变;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3. 硼化钒(VB2)-空气电池是目前储电能力最高的电池,电池示意图如右,该电池工作时反应为:4VB2+11O2=4B2O3 +2V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a 为电池正极 B.图中选择性透过膜为阴离子透过性膜
-1
-1
-1
-1
- 1 -
C.电池工作过程中,电极a附近区域pH减小
D.VB2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VB2 +22OH-22e = V2O5 + 2B2O3 + 11H2O 4.常温时,发生反应:AsO3(aq)+I2(aq)+2OH(aq)
3-3----
AsO4(aq)+2I(aq)+H2O(l) △H。溶液
3--
中c(AsO4)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v逆小于t2时v逆
B.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2v生成(I)=v生成(AsO3) C. 升高温度,c(AsO3) 浓度增大,则△H>0
D. 增大c(OH),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变大
5.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其电池总反应为: 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3--3-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 Zn(OH)2 B. 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附近溶液碱性增强 C. 充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阴极有1.5molZn生成 D.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O4+ 3e+ 4H2O = Fe(OH)3 + 5OH 6.我国利用合成气直接制烯烃获重大突破,其原理是 反应①:C(s)+1/2O2(g)=CO(g) ΔH1 反应②:C(s)+H2O(g)=CO(g)+H2(g) ΔH2
反应③:CO(g)+2H2(g)=CH3OH(g) ΔH3=-90.1 kJ·mol 反应④:2CH3OH(g)=CH3OCH3(g)+H2O(g) ΔH4,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反应⑤:3CH3OH(g)=CH3CH=CH2(g)+3H2O(g) ΔH5=-31.0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
B. 反应④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C. ΔH1-ΔH2<0
- 2 -
-1
-1
2-
-
-
D. 3CO(g)+6H2(g)→CH3CH===CH2(g)+3H2O(g) ΔH=-121.1 kJ·mol 7.以甲烷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如下: 反应I:CH4(g) + CO2(g) 反应II:CO(g) + 2H2(g)
2CO(g) + 2H2(g) △H1= +247 kJ/mol CH3OH(g) △H2=-90kJ/mol
-1
已知: T1℃时,反应II 的平衡常数数值为100;T2℃时,反应II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测得CO、H2、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分别为0.05、0.1、0.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I中,使用催化剂可以减小△H1,提高反应速率 B.反应II 中,加热或加压均可提高原料气的平衡转化率 C.由上述数据可判断反应II 的温度: T1> T2 D.CO(g)+CH3OH(g)
CH4(g) +CO2(g) △H= +157 kJ/mol
Na2FeO4+3H2↑,工作原理如
8.用电解法可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Fe+2H2O+ 2NaOH
2-
图1所示。装置通电后,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的FeO4,镍电极有气泡产生。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是电源的正极
B.电解一段时间后,c(OH)降低的区域在阴极室
C. 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的电极方程式为Fe+8OH-6e==FeO4+4H2O D. 如图2,N点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 9.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
-1
-1
--2--
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08 mol ·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1∶c2=1∶3
B. 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 X、Y的转化率之比为1:3
D. c1的取值范围为0.04 mol·L<c1<0.14 mol·L
- 3 -
-1
-1
-1
10.常温下2 mL 1 mol·L NaHCO3溶液,pH约为8,向其中滴加几滴饱和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生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NaHCO3溶液中,HCO3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 B. NaHCO3溶液中,c(Na) > c(HCO3) > c(OH) > c(H)
C. 最终所得的混合溶液中,c(Na) + c(H) = c(HCO3) + 2c(CO3)+ c(OH) D. 滴加饱和CaCl2溶液促进了HCO3的电离 11.25℃时,有下列四种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
+
-2--+
--+
-
-1
0.1mol/L的氨水 pH=11的氨水 A.①稀释到原来的100倍后,pH与②相同
0.1mol/L的盐酸 pH=3的盐酸 B.等体积①③混合、等体积②④混合所得的溶液都成酸性 C.①②中分别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
c(NH3?H2O)c(NH4)?的值变小
+
-
D.将20mL的①溶液与10mL的③溶液混合后,若溶液呈碱性,则c(NH4)>c(Cl)> c(NH3?H2O)> c(OH)>c(H)
12.某酸的酸式盐NaHY在水溶液中,HY的电离度小于HY的水解程度。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H2Y在电离时为:H2Y+H2O
HY+H3O
-
+-
-
-+
B.常温下,该酸式盐的水溶液中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a)>c(Y)>c(HY)>c(OH)>c(H) C.常温下,酸式盐NaHY的水溶液呈酸性 D.HY的水解方程式为:HY+ H2O
-
-
+
2-
-
-
+
H3O+Y
2--+
+2-
13. 高铁酸盐在水溶液中有四种含铁型体:FeO4 、HFeO4、H2FeO4、H3FeO4 。 25 ℃时,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