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育评价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3:34: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教育评价概述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概念

1、评价活动是在事实判断基础上进行的价值判断。

2、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依据某种价值观,根据自身需要,对教育活动作出选择和判断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3、要理解教育评价的内涵,必须明确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教育评价是为教育而进行的评价,最终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发展; 第二,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保证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最终促进人的发展;

第三,“价值判断”是教育评价的核心; 第四,价值判断必须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

第五,教育评价要对教育活动的显性和隐性效果都进行价值判断。

※教育评价的定义: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在系统而科学地收集和运用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类型【会区分】 1、根据评价方法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1)量化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后,制定出量化标准,然后按一定的量化标准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评价方法。

(2)质性评价:是指在自然情境中,通过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互动来收集相关信息,如采用参与式观察、开放式访谈、调查、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等方式,获取评价对象各方面的信息对评价对象的状况作出描述和分析,从而进行价值判断。 2、根据评价的作用和功能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1)诊断性评价:一般指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其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又称即时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以便能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用以调节活动过程,保证活动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评价。

(3)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育活动告一段落时,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

3、根据评价参照的标准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1)绝对评价:也称目标参照评价,是指以既定的目标为标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的评价。

(2)相对平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在一个团体内,以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也称自我参照评价,指以评价对象的某一状况作为评价标准而实施的评价。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功能

鉴定-选拔功能 导向-激励功能 诊断-改进功能 反馈-调节功能

第二章 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西方教育评价的发展

一、西方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阶段:

1、考评阶段 2、测量阶段

在这一阶段,桑代克在《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提出著名的论断“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卖柯尔补充“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是可以测量的” 3、描述阶段

在这一阶段,泰勒发表《史密斯-泰勒报告》,也称八年研究;泰勒也是第一个正式对“教育评价”下定义的人,也因此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泰勒的“目标模式”不足之处:

① 它是一种注重结果的总结性评价; ② 评价受到技术的限制; ③ 忽略了非预期的教育效果;

④ 目标本身的合理性没有得到判断。 4、判断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的各种评价模式: (1)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模式 他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这一模式包括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nput)、过程评价(process)、成果评价(product)四个方面。 (2)斯克里文的目标游离模式

认为教育活动会产生“非预期效应”。 (3)斯塔克的应答模式 听取不同人的意见

(4)欧文斯等人的反对者模式 重视反对者的意见 5、建构阶段

建构性评价的基本评价方法:回应性聚焦法、建构性探究法 ★这一阶段教育评价的主要特点:

①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与评价有关的各方通过“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 ②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的支配。

③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评价对象是评价的参与者,也是评价的主体之一。

④强调质性方法的运用。

⑤评价具有较强的哲学理论基础。

⑥建构性评价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与特征。 第二节 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

西周的科举选士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人才选拔制度。 ★第三节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1、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互补 2、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 3、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 4、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共存

5、元评价(对评价的评价)日益受到重视

第三章 教育评价的理念与原则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理念

1、以人为本 2、注重发展

1967年,斯克里文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3、重视过程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动态性原则 4、协商性原则 5、多元化原则 6、伦理性原则

第四章 教育评价的程序与设计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程序 ★一、教育评价的准备 1、背景分析

任务:确定评价活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内容:社会背景分析

教育发展阶段重要问题分析 评价委托人需要分析 被评价人心理分析 2、组织准备 3、方案准备

内容:明确评价的目的

设计评价的准则和权重 确定评价的标准

选择收集和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 二、教育评价实施的步骤 1、预评期

预评期的评价也称为“自我评价” 2、再评期

再评期的评价也称为“确定性评价” ★三、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1、评价活动的质量检验 2、评价结果的诊断分析 3、评价报告的撰写 4、评价信息的有效反馈

四、教育评价过程中的心理调控

评价者:知觉定势(晕轮效应、逻辑误差、情绪效应、投射效应);频数与次序效应;肯定效应

评价对象:被审心理、防卫心理、应付心理、迎合心理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设计 ※评价方案的定义:评价方案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和教育活动及评价活动的一般规律,对评价的内容、范围、方法、手段、程序和组织领导等加以规范,并作出规定的基本文件。它具有目的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

★设计评价方案的步骤: 1、明确评价目的 2、设计评价准则

评价准则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 指标体系

设计指标体系的原则是:一致性原则 完备性原则 可测性原则

② 概括性问题

设计概括性问题的原则是:针对实际的原则 简洁明了的原则 突出重点的原则 3、分配相应权重 权重:是指一个整体被分解成若干指标时,用来表示每个指标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字。

权集:权重系数组成的集合。 4、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组成要素:强度和频度 标号 标度

评价标准的表现形式:分等评语标准 期望评语标准 数量式标准 5、选择评价方法 6、形成评价方案

第五章 量化评价方法

第一节 量化评价方法概述

※1、量化评价方法定义:是一种运用数学、统计学工具,收集、处理评价对象资料,通过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进而对评价对象作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 2、量化评价方法的类型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 ★3、量化评价方法的缺点和不足表现在: ① 不能反映不可量化因素 ② 往往以预定目标为评价标准

③ 过分注重客观性,忽视了教育评价的主体性的一面 ④ 过于细化的指标量化可能掩盖本质

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 1、教育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指多次测量,把测量结果的这种一致性称为信度。 效度:即一个测量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

搜索更多关于: 教育评价学 的文档
教育评价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nq8r9b16s7b3ee98nb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